问吧|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走亲访友了?( 二 )


问吧|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走亲访友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冷”关系 , “热”思考
- 11 -
@Dean谟丞:走亲访友本质上是一种资源与经验的交流 , 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昨天 , 往往通过走亲访友来学习老一辈人的经验教训 , 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获取群体经验的方式大大改变 , 手指一点可能就能获得很多有用消息 , 因此现在再去听老一辈人传授经验反而觉得老生常谈 。
走亲访友在现代社会更多的转变为一种情感上的诉求 。人往往会与自己相像的人相处 , 大城市陌生社会的形成往往使人们交浅而无法言深 , 比较难找到志同道合伙伴 , 老家的长辈朋友 , 因为长期不在同一个生活空间 , 生活没有交集 。最终 , 年轻人就“变得”不喜欢走亲访友了 。其实可能不是“冷漠”和“独立” , 而是一种“孤独” 。
- 12 -
@F: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 走亲戚不是浪费时间 , 本质上是节省交易成本 。南方的家族企业、宗族关系明显要高过北方 , 也是因为南方的个体私营经济更加活跃的关系 , 整个家族经济勾连更加密切 。
亲戚在普通交情之上更有一层宗族道德约束着彼此行为 , 使达成交易更加快捷;一年只见一次面仍可以登堂入室吃家宴 , 这难道不是预埋了巨大的信任资源吗?而信任是极其珍贵的社会成本 , 所以不要把这个问题想得太肤浅 。
- 13 -
@不务正业的程序猿:过年走亲访友的目的是重聚 , 是维系感情 。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人 , 相信大家不会对此感到厌倦和疲惫 。让我们反感的是长辈的“ 找女朋友了吗 , 女朋友啥时候带回家 , 工资多少呀 , 涨工资了吗 , 什么时候打算买房买车 , 在哪买”……一系列灵魂拷问让人应接不暇 。
我也反感无意义的交际 , 交际毫无疑问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 , 相比把时间耗费在这里 , 我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自己在意的人事物上 。但是现在开始慢慢体会到 , 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的是应不应该做 , 而不是想不想做 。既然无法避免 , 不如主动出击 , 和长辈的交谈 , 不妨也问问对方孩子学习如何等等 , 有时候和长辈聊天能收获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当然 , 有些聚会你真觉得没啥意义 , 该鸽就鸽了 , 取决于我们如何取舍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生活会轻松很多 。
- 14 -
@老唠王:中国文化是农耕时代成长成熟起来的 , 曾经我们的姓氏与血缘是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基础 , 个体生存的空间相当之小 , 只能借助亲友关系来获取生存机会 , 比如刘姥姥遇难了会向贾府求助 。同样 , 同一个祠堂出来的有出息的子孙天然就有救助同姓同宗弱小孤寡的义务 。为保持社会稳定 , 封建统治阶层还会赋予相互监督的义务 , 犯重罪会有株连九族的下场 。到现代 , 祠堂一度式微 , 但亲友圈仍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非正式组织 。20世纪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熟人社会的概念 , 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 , 亲友就是一种资源 。特别北方农村 , 遇到打架纷争时 , 同姓同宗的还是会抱团 。
问吧|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走亲访友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48年初版《乡土中国》
21世纪 , 中国开始打破千年的以土地为中心的农业时代 , 大规模进行城市化建设 。从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开始 , 大规模离开故土 , 到陌生的城市或拆迁的新地安家求生存 。以土地为中心的熟人圈一下子打散了 。八十年代因为计划生育 , 家庭一下子从以老人为中心变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小家庭模式 , 八十年代城市出生的孩子可能理不清老家的辈分和复杂的关系 。九十年代后期开始 , 大学扩招 , 互联网兴起 , 很多人可以借助学习新知识完成几代人做不到的财富积累 。亲友圈价值在他们成长占比中越来越小;而以长辈为中心的亲友圈交流还停留在“考多少分”“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的低层次问话 , 让年轻一代人自然不喜走新访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