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繁育种专家曲红云的“茄伴一生”:历经12年培育出紫长茄新品种( 二 )


但她也深知 , 自己一个人跑到三亚搞南繁育种 , 亏欠儿子的爱太多太多 。工作之余 , 看到其他孩子与父母快乐玩耍时 , 思儿心切的她只好偷偷地流泪 。同时 , 自己也没尽到作为妻子、儿媳的责任 。但一想到南繁这一重担 , 她还是硬扛下来 。
“你离家已183天了 , 你看 , 我每天撕开的日历都保存着 。”2003年底的一天 , 当曲红云踏进家门时 , 看到母亲撕下的日历 , 她的眼泪一涌而出……
“儿子 , 来 , 妈妈抱抱……”当曲红云张开双手 , 想给儿子久违的拥抱时 , 由于分别太久 , 儿子已陌生得不认识她了 。那一刻 , 除了泪水 , 她第一次有了放弃南繁育种的念头 , 但一想到任务还没有完成 , 她还是硬扛下来 。
历经12年培育出紫长茄新品种
理想很美好 , 现实很残酷 。
整地、播种、育苗、定植、鉴定、授粉、采种……正当曲红云的茄南繁育种有条不紊地进行时 , 一场台风使她几个月的辛苦劳作荡然无存 。
看着辛苦搭建起来的育苗棚被洪水不知冲到哪了 , 曲红云欲哭无泪 , 坐在地里半天起不来 。
失败了再重来 , 决不放弃 。2004年冬季 , 曲红云再次踏上南繁路 。
“你的苗是什么时候育?这么快?”当其他南繁队员看到曲红云加代的茄子苗已经定植时 , 非常惊讶 。
可他们哪里知道 , 之前 , 曲红云付出多大的代价 。当时 , 刚到三亚就遇到台风和暴雨 , 大水漫满了基地 。为保护已浸泡即将出芽的种子 , 曲红云用塑料包好 , 爬到基地3楼顶 。没有育苗的泥土 , 她就到田里挖泥晒开后再育种 。
“果皮光泽度好、耐老化、果肉质优、丰产性好 , 每亩产3500至4500公斤 。”2015年 , 看到自己培育的紫长茄新品种龙杂茄8号取得成功后 , 曲红云手舞足蹈地摘下几个茄子 , 心里甜滋滋的 。
这其中的艰辛 , 只有曲红云清楚 。
2003年起 , 曲红云开始在三亚进行茄子南繁加代 。通过6年的加代 , 2009年冬季在三亚配制杂交组合 。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 2011年至2012年参加黑龙江区域试验 , 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并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品种登记 , 定名为龙杂茄8号 。再经过2年的生产试验 , 2015年 , 终于通过鉴定 , 足足用了12年 。
“龙杂茄8号非常适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紫黑色长棒茄生产区夏秋栽培 。”曲红云说 , 目前 , 该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约5万亩 , 效果不错 。
转化更多南繁成果服务自贸港
“通过南繁加代繁殖 , 茄子、水稻、玉米等种子育种年限可缩短三四年 , 育种周期缩短一半左右 , 大大加快品种选育进程 , 对促进种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曲红云说 , 接下来 , 她会推进更多南繁成果转化 ,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
据了 , 目前 , 曲红云正进行多个品种的南繁育种 , 从用途上分早熟或者中熟品种 , 种植方式也分露地、春大棚、温室、北菜南运和北菜南种多种形式 。
南繁育种之余 , 曲红云经常走进三亚等市县田间地头 , 对农户、蔬菜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 并协助国内大型科研院所的蔬菜品种在海南的试种、示范和病虫害防治等 。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采访人员 利声富
(南海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