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去世 文学界泰斗徐中玉逝世:生命之火虽逝,书生意气永存( 二 )


先生的话
"愿天下学者皆有研究."他一生努力工作。让我们重读文辉先生《读书周刊》发表的文章,记住这位尊敬的前辈!
第七版2012年3月2日
国家需要新人,新上海也需要来自上海的新人。上海这几年发展很快,有目共睹。而且上海开埠较早,地理条件优越,文化积淀丰厚,对外交流方便,工商业基础雄厚,条件多样,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发展。上海人有五个混的地方,华泽纵横交错,但也不能说比别人聪明或者聪明。没有历史的积累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上海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被大家称赞的几千栋高层建筑,大部分都是外地民工建的。最近上海多次派代表到各省市考察,愿意尽最大努力支持各地发展,以求共同繁荣。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把戏。从全球来看,一个人花一朵花远远不够,多彩的是春天。希望持之以恒,努力出实效,谦虚谨慎,无形中带动很多人,然后会有更快的进步。对于每一个上海人来说,毫无疑问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为人正直,为清晰的人生而奋斗,坚持为我尽力,对做好本职工作负责,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江山代有人才,新人从原来的人群中培养出来。上海海滩吸收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上海人,一代又一代的新上海人也融合并创造了浦江两岸的城市经济文化事业。海派文化及其风格在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包容性中得以发扬光大。新世纪到来之际,上海早期的中外合作经营与报纸文化出版的结合形式也蓬勃发展。
历史往往会产生巧合:清朝和光年间,英国商人美查来到上海主持《申报》、《点石斋画报》和各种书刊,编纂发行经典子集和各种字典工具书,从而形成了早期中西结合的上海报业文化。当时唯一体弱多病的沈公之(名金源,好朝官的主人)从苏州来到上海,参与点石斋书屋的创作,并在沈宝官担任编辑。早期报纸文化的参与者恰恰是《新克勒》的作者沈宽的曾祖父。
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宽容是伟大的。最近,沈宽出版了一本新书《新克勒》,专门挑选了21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上海人。从这些“外来”人的生活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上海就业或创业过程中的成功或曲折的起起落落,看到世界其他地方带来的各种思维观念和行为,看到今天上海容纳、聚集、培养新人的人文环境和市场氛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