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的电影 为什么李安是一位世界级导演 李安电影解析
-李安的电影证明了一部电影既可以作为娱乐也可以探讨人性。既是大胆表达,又是含蓄批评。在这一点上,很多电影导演对电影载体之下的人性解释都显得如此苍白。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关于“理解”的博弈
-李安的电影很难说风格。首先,他不是那种影像多彩的导演,包括新片号称“120帧4K”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竟然不是一个视觉大片,他用最新的技术找回了一张张脸上的戏。也就是说,李安理解的“技术”的作用不是立体效果、宏伟主题、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让戏回到“每个眼里的血丝、每个演员脸上的雀斑之上”。
-提及李安导演,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外表收敛、内心激越的人。我特别喜欢他的“父亲三部曲”。李安把他的家事搬进电影,有些对白就是他自己说过的话,《喜宴》里包括评字、做菜,甚至婚礼前新郎新娘跪在父母前听训的情景、对白都是。据他所说:“以前,爸爸对我电影中的这些情景好像没什么反应,我本以为这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抒发……”而这些抒发也促使大家开始思索父子关系。从1992年的《推手》到与《断背山》主题一致关注“同性之恋”的《喜宴》,不同背景,一个美国西部,一个台湾与美国交融之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玉娇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断背山》不仅讲数十年绵绵不绝的情,也讲世俗压力下、无力挣脱的男人。生活永远无法被驯服,就像电影里的艾尼斯对杰克所说:“如果不能改变它,就只能忍受它。”断背山,我感觉像是在世俗束缚下不断挣扎的象征。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念想,心底秘密,世外净土,都是一种关于理解的博弈。
【李安导演的电影 为什么李安是一位世界级导演 李安电影解析】-我认为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主题不是反战,而是现实中的理解,从开始到结尾都在探讨彼此的理解。 首先是主人公林恩姐弟之间的理解,其次是“英雄”与身边经理人或者大众的理解,还有拉拉队女孩对林恩的理解,士兵对死去班长的理解……甚至包括李安对战争的态度。李安对电影怀有真心,或者可以理解成“电影”里蕴含着一个“自己”——他始终面对自己。
-一辈子在拍同一部电影
-2000年的《卧虎藏龙》让好多熟悉他的人都会惊讶他改变了伦理片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李安不避讳自己的悲观。让真实的人面对电影里文化与国别的区别,无论讲什么故事都围绕东方哲学式的思索。我记得,电影主角俞秀莲说过一句话,大概是“无论你选择何种生活道路,都要对自己真心相待。”此话里提到的“道路”、“真心”道出了李安从未变更过的主题词。《断背山》讲的也是一种爱情道路的选择。再到新片里士兵比利·林恩最后也是对爱情的一个选择——返回战场继续打仗,还是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一块生活?
-其实,这次的李安和以往一样,同样站在东西方立场上寻找答案。涉及战争,却没有拍主流观众所期待的反战主题。所以,我说李安的导演风格较为特殊,谦卑地正视未知。
-老话说:“好多作者一辈子写同一个小说。” 我想说的是李安导演也是一辈子在拍同一部电影。
-《色·戒》女主人公扮演麦太是被迫的,扮演情妇是被迫的,扮演一个等待被爱的女人的时候,她选择了主动。我简单对比一下:比利·林恩入伍当兵是被动的,因为姐姐车祸后的医疗费;扮演英雄是被迫的,因为时局如此,跟自己关系好的班长生命受到威胁;扮演一个美国年轻人遇见自己心爱的女孩时,他选择主动。最后延续这种主动,选择和兄弟们回战场。这一点和《色·戒》主人公王佳芝一样。李安处理主人公面对这一境遇的态度,可以解释成东方思维,也可以理解成他自己也说不清:主人公该不该听从姐姐的话,因为自己的精神状态而退伍?该不该对自己心爱的女孩说:我不去打仗了,我们永远在一起?该不该收下拍电影的微薄酬劳?每一点都包括一种价值判断。电影主人公林恩做了选择,就像李安所说:“这个故事是关于军营里的兄弟情,关于他们深厚的感情和做出的牺牲。”
推荐阅读
- 微软史上最大收购行动,决战元宇宙的背后是「文化输出能力」?
- 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是怎样的体验?
- 老公为什么会找丑的女人做女朋友?
- 吴婷和武庚的婚姻是否能够帮助他人的婚姻?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是什么感受?
- 单纯的女生你伤不起,因为过了几年,你看到她就会内疚
- 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都有哪些表现?
- 皮肤黑的人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婆?
- 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男方和女方各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