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国际 第四范式:AI 世界的“先知”( 二 )


当人们猜测戴文渊晋升到百度更高管理层只是时间问题时,他出人意料地再次跳槽到华为,成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对此,他的解释是:“在百度,我实现了作为科学家的梦想,也就是看到了AI可以登陆行业。去华为是为了验证这项技术在为一个公司创造价值之后,是否能为更多的公司创造价值。”
戴文渊试图以企业服务的方式在华为做ai,为客户提供AI解决方案,让AI帮助不同的企业获得效益和效率。在百度和华为取得成功后,戴文渊不再满足于将人工智能服务局限于一家或几家企业。他认为AI应该遍地开花,造福全社会,希望找到一家能服务各行各业的公司。但是当时创业投资的热点是O2O,人工智能的概念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所以戴文渊没有找到理想的公司。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建立“第四范式”,致力于降低AI的应用门槛,让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在各大互联网论坛和团体中,戴文渊被年轻的IT学生称为“披神”,因为戴文渊总是做出意想不到的选择,事后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从选择十几年前不被看好的人工智能方向,到率先AI商业实践,再到自主创业,立志让AI触手可及,他的每一步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对此,戴文渊非常冷漠:“我是一个目标导向型的人。我先判断趋势,设定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成层层任务,逐步实现,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有逻辑的。”触及核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戴文渊获得了“重剑无锋,大技不起作用”的精髓。
一路上,戴文渊身边还围着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他的导师——国际人工智能联席会议(IJCAI)第一任董事长,也是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唯一的中国委员杨强教授。杨强研究天文学,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天体物理学,然后转到人工智能领域。许多人无法理解他的巨大变化,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在杨强看来,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建立模型,从建模宇宙到建模机器,都“想通过编程实现机器的智能”。这种理想会持续30年。
当人工智能衰落时,杨强和戴文渊相遇了。戴文渊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HKUST,成为杨强教授的弟子。那是2006年的秋天,人们谈起AI的时候,都很小心,生怕被人误认为骗子。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个坚信人工智能会腾飞的人,更加相互欣赏。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杨强带着戴文渊进入其中,潜心研究,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人工智能的黎明,直到今天的黎明。
“有时候我会迷茫,动摇,或者争强好胜,想更进一步。但有了杨老师的一直引导、督促、安慰,我就能静下心来,处理好各种困境。”戴文渊承认,杨强不仅是他的学术导师,也是一座精神灯塔。“只要抬头见光,心就会特别踏实。”
无边无界,让“AI为人人”
2015年,戴文渊、他的导师杨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行业农民成立了一家名为“第四范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这个名字的由来取自吉姆·格雷,图灵奖获得者,关系数据库的鼻祖。他把人类科学的发展定义为四个“范式”,其中“第四范式”是指收集大量数据,让计算机总结规律,即人工智能阶段。从这个新奇而深刻的名字中,它也能反映出戴文渊追求卓越的极客精神和范式企业家。
两年前,戴文渊将公司从深圳福田的公寓楼搬到了号称“中国硅谷”的北京上地。员工人数从不到十人增加到数百人。公司发展迅速,但从未改变的是戴文渊创业的初衷,即降低ai行业落地的门槛。
2017年7月5日,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开放60项AI核心能力,为每一位开发者消除障碍,创造双赢机会。杨强教授对这一举措表示赞赏,但同时也觉得远远不够:“百度的做法是降低程序员的门槛,而第四范式需要做的是降低各领域企业的门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