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地址 中国科技馆将《流浪地球》收为馆藏 首例电影馆藏 让世界相信中国能拍优秀科幻片
《流浪地球》被中国科技馆收为馆藏,这是中国科技馆首次将电影作品收为馆藏。
电影《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片启航
1月27日下午,第五十一期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科幻电影展映会在中国科技馆巨幕影厅举办。本次展映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3D版本全球首次放映。展映会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向电影编剧、制片人龚格尔颁发了中国科技馆馆藏证书,《流浪地球》是中国科技馆首次将电影作品收为馆藏。展映会后,电影导演郭帆与航天、天文、能源、船舶、古生物等多位“上天入地”领域的科学家在中科馆齐聚一堂,参加《流浪地球》电影研讨会,讨论了电影中的科学与科幻。参会嘉宾第一时间分享了观影感受,给予影片充分而不失严谨的积极评价。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表示,电影从主题到表演各个方面的元素给人很大的震撼,看到这样一个与好莱坞一个档次的影片让人很兴奋,觉得中国的科幻电影能够破茧而出。他指出,作为一个古生物研究者,他从影片中同时感受到了生命作为个体的渺小和人类作为群体的伟大,人类有好奇心,有想象力,有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才会创造先进的文化和崇高的美德。中华民族不缺乏勤劳,不缺乏智慧,科幻大片激发了想象,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建设科技强国非常重要。
《流浪地球》被中国科技馆破例收为馆藏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认为,影片水准可以与好莱坞的大片相提并论,揭开我国科幻发展新时代的序幕。他说,从信息时代到创意时代,我们要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影片既展示了科学艺术的精彩,也呈现了精神层面的价值,生动自然地向青少年传递了正能量。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技质量处处长、嫦娥四号任务核心论证专家王倩表示,影片展现了地球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体现了生命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和爱的传承,故事线和情感线有机交织,让人感动。她联想到了我国探月工程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影片与“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有着内在的共鸣,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科普科幻作品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立志为全人类作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然认为影片高于好莱坞科幻大片平均水平,是一部“令人激动的电影”。他指出,影片中的科技手段也许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显得太过超越现实,但正是这样,一个科幻的想法拍成电影才会有一种一往无前、孤注一掷的感觉。科学家可能在看完电影后会回去默默计算场景的可能性,但在公众中激发对于科学的热烈讨论,对于科学传播本身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文章图片
《流浪地球》预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钟秋珍表示,电影情节跌宕起伏,让大人和孩子舍不得离开座位。她说,影片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怀、对故土的留恋,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上的自信,科幻电影工业、科幻电影题材的发展,正是因为国家科技实力的进步在后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种强大的力量,今后不仅让中国人,也让全世界都会相信中国能够拍摄出优秀的科幻电影。中国船舶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航母专家田小川表示,影片展现了人类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意志力、同舟共济的协作力,反映了创作团队胸怀大格局的颠覆力、高水准视觉特效的观赏力和深邃宇宙观的思想力,观众从影片中既看到了科学性,也看到了人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指出,科学家应该为科普科幻电影提供更多的支撑,同样,科学家也能从科幻电影中得到很多启迪。《自然》期刊系列执行主编杨晓红表示自己被影片传递的“希望”所打动。科幻作家、电影人阎安盛赞了电影所体现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希望《流浪地球》能够做到将中国科幻电影拉到世界水平,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科幻电影奉献给大众。《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表示,影片所代表的科幻作品是一种大格局的思想实验,它关心人类整体的命运,可以希翼未来几年内,中国科幻电影对社会的影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奇。
推荐阅读
- 人脑60%是脂肪?
- TikTok游戏话题浏览时长上涨533%背后,中国厂商的出海新机会
- 中国原研CD19 CAR-T创新药走向全球
- 夜读丨村上春树:大智若猫
- 百胜中国融入地方口味推出区域化菜品
- 葡萄牙葡萄酒协会主席梵尔高:扎根中国市场 对未来充满信心
- 非“鲁”莫属|麦洛畅阿加曲班注射液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 中小学生寒假如何保持健康?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 舒筋健萎汤--温暖渐冻之旅
- 急扩!泉州新增51个核酸采样点,地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