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猷 新中国声学发展大事记——七十华诞特别礼( 三 )


1958年,语音识别开始出现
我国语音识别的研究始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音韵学研究所利用电子管电路识别出10个元音。到1973年,中国科学院语音研究所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语音识别。
从1950年到1960年,魏荣爵、汪德昭和应崇福回国
为响应新中国领导人号召海外学者回国参与祖国建设,魏荣爵、汪德昭、应崇福先后回国。
1959年,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
1959年,马犹大先生被任命为人民大会堂音质设计负责人。他用穿孔板吸声,分散声源,有效地解决了大会堂的回声问题,使大会堂具有高质量的音响效果。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让世界听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的声音,也让世界知道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声学研究所和中国声学研究。人民大会堂声学工程设计至今仍是世界级水准。
196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7月1日,由一群探索声音和信号奥秘的人组成。他们的名字可能鲜为人知,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听到”和“理解”了更多的声音。
1964年,《声学杂志》成立
《声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中国声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收录了创新声学研究论文、实验论文和重要应用论文。
1988年,中国科学院声学计量测试站通过认证
12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声学计量检测站认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标准考核和计量认证。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颁布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声学研究所提出并制定了环境噪声的测量与评价标准和规范,推动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我国的颁布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先进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体系,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噪声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硅微电容麦克风研制成功
硅微电容麦克风成功研制出“硅微电容麦克风”,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高分辨率探测侧扫声纳”被发明
作为国家发明二等奖,能准确绘制海底地形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海洋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油田区及航道地形测量、水下管道测量及海底地形匹配导航系统等。语音研究所东海站研制的鱼探仪,能准确探测鱼群的位置,大大提高捕捞产量。
2008年,世界上第一台多通道数字成像超声波探伤设备,用于多层粘接界面的脱粘检测
在粘接超声检测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声学研究所经过近30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多层粘接界面脱粘检测的多通道数字成像超声探伤设备。
奥林匹克语音导航系统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发的
SINOMACH语音实验室开发的“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发了一套奥运语音导航系统,可以让电脑“听懂”不同语言,及时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各种帮助。
2012年,“震龙”下水
2012年6月24日,“震龙”载人潜水器首次潜入7000多米深的海底,为远行的神舟九号航天员送上祝福空,与北京国家海洋局“千里发声”。“蛟龙”水声通信系统由水声通信器和6971水声电话两套系统组成,构成双保险。蛟龙的深海潜水,意味着我国水声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首屈一指。
2018年,《海眼》问世
“海眼”系统用于水声远程探测,可探测500公里外的水下目标,从而有效防止敌方核潜艇入侵,是我国海上“领土”的有力保障。

作者简介1、本文作者:唐骏作者简介:欧洲信息与数学研究联盟博士后,长期从事声场计算理论、声波传播特性、声学应用等。2.本文作者:郝海天作者简介:美国普渡大学声学与振动方向博士,美国声学协会、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委员会委员3.本文作者:肖瑶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博士,佐治亚理工访问学者4.校对、排版:不二喜欢我们“瑶声科技” 请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