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收购森达 【败局】“鞋王”落幕:百丽的三大致命伤!

【百丽收购森达 【败局】“鞋王”落幕:百丽的三大致命伤!】"无论女人经过哪里,必有美女相伴."这句话出自百丽国际CEO兼执行董事盛白娇。
今年7月27日,HK.01880在港交所的上市身份被撤销,“鞋王”BELLE正式退市。
从上市到退市,百丽在证券交易所经历了整整十年,从昔日的辉煌急剧转向惨淡的结局。除了电商的冲击,百丽还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高淳资本和CDH投资私有化后,百丽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百丽收购森达 【败局】“鞋王”落幕:百丽的三大致命伤!


文章图片

用传统零售模式走向巅峰
百丽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成立。90年代由香港著名鞋履设计师、资深实业家邓尧先生引进大陆,重新包装定位大陆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1997年,百丽建立了特许经销体系,整合丰富的市场资源,迅速扩大品牌市场份额。
2002年,邓尧、盛柏娇与百丽经销商联手,共同成立百丽投资,作为百丽集团的独家经销商,成功从经销商手中接过渠道控制权。
2004年,百丽集团收购了百丽投资的全部资产。集团完成品牌、生产、设计、零售垂直一体化布局,率先实施以生产企业为龙头、各大商场、区域经销商为基础的“直链运营模式”,实现产、供、销垂直整合,快速占领商业渠道。

百丽收购森达 【败局】“鞋王”落幕:百丽的三大致命伤!


文章图片

百丽于2007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始以3.8亿人民币收购菲拉,以6亿人民币收购米莉,以16亿人民币收购森达。百丽鞋业自主品牌包括百丽、天成、佘、世嘉、真美诗等。,代理品牌包括巴塔、卡特彼勒、克拉耶丝等。
百丽不仅覆盖了国内鞋服行业的很大一部分,还占据了女鞋市场的一半。
纵观百丽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快速开店的扩张史。2010年至2012年,百丽每年增加门店1500家至2000家;2011年,百丽公司平均不到两天就新开了一家店铺,增加了1958家自营鞋类零售网点,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
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百丽现在正在“关门”
2012年Belle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今年财报中有两个数字极其关键:一是百丽收入同比增长13.5%,运动服和鞋类业务分别增长13.5%和13.6%,鞋类收入占总收入的64%;另一个数字是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3个百分点。
由于女鞋市场需求放缓甚至下降,以经营女鞋业务为主的百丽拥有数万家店铺,并不断开新店,并未打破市场诅咒。随着整个市场供应方的急剧增加,女鞋的单价出现下降的迹象,并逐年上升,使得个别店铺的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利润率。
从2014年开始,百丽的扩张彻底停止,迎来了“关门潮”。2016年6-8月,百丽在内地门店减少56家,去年关闭700家,即平均每天关闭2家。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百货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以百货开店为主的百丽自然受到影响,销量下滑,入不敷出的线下店终于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

百丽收购森达 【败局】“鞋王”落幕:百丽的三大致命伤!


文章图片

传统鞋类企业达芙妮2015年开始亏损,2016年亏损扩大,净减999家门店,其中直营店810家,加盟店189家,原因是销售额大幅下降,同店销售额负增长,毛利率下降。
工作日,Box Finance走访了北京多个线下百货商店(集中在北三环至北五环)。商场里有很多消费者。店家说:“现在人越来越少了。这几年这里(商场)人很多。现在只有周末的人多了,却比不上过去。”店家说,中老年消费者是主要购买者,即使最后选择购买,也会大砍价,“没几毛钱利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