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平 浙江干部因造谣被拘 称杭州筹备G20峰会花费1600亿

【郭恩平 浙江干部因造谣被拘 称杭州筹备G20峰会花费1600亿】单仁平:为G20谣言做准备是合理的批评吗
浙江省台州市一名街道干部发帖批评杭州G20峰会筹备工作“动员群众”,使用大量虚假数字,被公安拘留、开除。国内有人抱怨这个叫郭恩平的海报,认为“批评,不是正确的批评”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一些国外媒体也从批评杭州的角度进行了报道。
郭在网名为“瓶子”的网文帖子中称,杭州为筹备G20花费了1600亿元,占杭州去年财政收入的70%。他还说,政府给每个参加治安的警察补贴10万,给会场周围每个家庭补贴1万,告诉他们开会期间要出行,等等。这些都被证明是捏造的。
这篇网文在网上迅速大量转发,产生了影响。郭后来大概觉得自己有麻烦,主动删了帖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以“捏造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罪,判处郭治安拘留10天。虽然看似严厉,但在法律上无可挑剔。这一事件是对批评者的警示:批评不能捏造事实,否则如果造成恶劣影响,可能面临法律追究。
围绕这件事有两个层次的争议。一个是网络批评权是否应该受到事实准确性的限制。有些人认为,网络批评不应该有法律前提。他们不接受“造谣”这个概念,而是强调网络批评和事实应该有巨大的差距。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批评者也要承担责任,要坚持虚假信息的法律定义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已经成为舆论主阵地的互联网维持秩序的前提。
目前,一些自由主义者强烈主张“无责任的批评”,但网上网下很多人都支持“有责任的批评”。近年来,司法机关处理了一些网络谣言,公众舆论普遍支持。
第二个争议是如何组织大型国际活动。客观地说,组织大型国际活动是中国了解国际规则、提高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很多案例中得到了证实。杭州承办G20,也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投入是否合理逐渐成为争议的焦点。也就是说,郭网帖扣除“造谣部分”后的批评是否合理?
应该说,随着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一些人开始批评组织大型国际活动。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观点,但其依据不客观,对地方政府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他没有将社会讨论引入合理化,而是强化了一些误解,误导了社会讨论。事实上,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中国城市,大多数公众都愿意抓住城市基础设施的机会,未来每个人的生活都将沾光。所以人们对于迎客和安全带来的暂时不便有一定的容忍度,这也是事实。
从北京举办奥运会和ApEC,上海举办世博会来看,对北京和上海发展的影响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广大市民普遍感到高兴。虽然各种批评一直存在,但不能算是舆论的主流。
当然,改良的空永远存在,批判的合法性原则上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由于中国的大型国际活动还处于积累经验的早期阶段,许多网络批评者也在探索如何使用自己的权利,在此期间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摩擦。
恐怕最重要的是依法办事,不管是批评还是管理部门。郭的网文靠直觉不太对。用来指责地方政府的数字与常识不符。法律恐怕只能决定是否介入这类网络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是颇具力量的。网上的违法行为要被追究,追究的方式会再受评论,这样反反复复,难有尽头。最后能立得住的一定也只能是正确的,时间的修正力量最为强大。在互联网时代,噪音是相当强大的。网络上的违法行为要查处,查处的方式又会被诟病,很难有个定论。最后能站得住的只能是正确的,时间修正最厉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