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壶镇 杭州隐秘地图之:葵巷访昔( 四 )
1919年秋,胡海秋等6名在法国东部某棉纺织院就读的浙江留学生一致希望回国后创办现代纺织企业,造福人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924年春,6名留学生中有5名回国。第二年冬天,他们在上海闸北找到了一块地。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一家以毛衣和卫生衬衫为主要产品的小织布厂开业了。他们在法国留学时,自称“六一”,即“六人一心”。现在,他们以6月1日命名这个织布厂,不言而喻。
但由于此时上海闸北没有自来水,漂染只能用井水,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二是资金枯竭,工厂一度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无奈之下,业务经理胡海秋(音译)求助于他在杭州开丝绸之村的表弟徐宝麟。后者提供了刘一工厂所需的全部资金,并派员工参与管理,使企业获得了机会。1927年冬,在徐宝麟的建议下,刘一工厂迁至杭州。随着工厂条件的改善,工厂扭亏为盈,发展壮大。到1937年初,61工厂有300多名员工和150多台机器。条纹衬衫、水手衫等新产品不断问世,销售区域也扩大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北京、天津等地。
抗日战争时期,61厂停工机器,下岗工人,运走原材料进行抵抗。日军强迫61厂用木踏板机为日本海军加工毛巾,员工以各种借口拦开拖延交货。杭州恢复后,徐宝麟和胡海秋被催促复工。建国后,在时任省委书记谭震林的关心下,省军管委以加工订单和定期贷款的方式扶持一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双鱼”牌羊绒衫开始在市场上流行,企业效益明显提高。1955年8月,工厂迁至葵里新厂区。1956年4月,正式更名为“杭州针织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实行统购统销,杭州针织厂产品供应巨大。据老工人回忆,当时生产任务很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很高。当时杭州针织厂的工人社会地位很高。一个脱不下工作服的汽车司机走在路上,路人会羡慕的说:“你看,她是61厂的!”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杭州针织厂在上世纪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葵里的厂区先是成为61大酒店的所在地,后来又建起了“金牙庄商厦”等几座写字楼。解放路附近东首原针织厂的生活区,是华夏银行解放支行的所在地,刘一工厂的踪迹难觅。
推荐阅读
- 连烧数月难寻因 河南小伙肺毁损 医生耗时一个月摸到发烧“开关”小伙写千字长文妙语连珠谢医护
- 单纯的女生你伤不起,因为过了几年,你看到她就会内疚
- 女生遇到渣男怎么办?
- 农业农村部:2021年粮食产量创新高 能繁母猪产能回到合理水平
- 中老年人如何保养心脏?这6个方面做到位,心脏更健康
- 小三非同寻常,她恐怕还抓到你老公的弱点
- 不到30岁就拔掉6颗牙?90后牙齿还不如老年人吗?
- “要么宅着不出门,要么浪到不回家,我家孩子怎么了?”
- 大寒到啦,这份养身食谱请收下
- 王者荣耀:虎年即将上线5款新皮肤,玩家感到乐此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