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葳 战“疫”中的中流砥柱,她们当之无愧!
莫道春光难揽取, 浮云过后艳阳天。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
作为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全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院内外联防联控机制,组建精锐力量驰援武汉一线,建立“两地三线”作战模式,全面有序开展防控工作。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冲在疫情一线,以精湛的技术救死扶伤,以仁爱的情怀抚慰人心,以科学的态度贡献力量。
刘红娟:瘦小身躯内的巨大能量
24小时的监护、精心的护理、骤变的病情、全力的抢救,每一个日夜,都在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是重症医学科,一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自2005年起,刘红娟就在这里从事着重症医学的工作,如今已整整过去了15个年头。
文章图片
参与院内危重患者抢救,为全院和院外危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和生命支持提供保证,为医院重大手术和新手术的开展提供生命支持,刘红娟始终严谨认真的完成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抗击SARS、汶川地震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作为支部书记的她更是以身作则,始终奋战在患者救治的第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形势严峻,重症患者的救治更是责任重大。一附院派出了重症医学科包括石秦东主任及马佳佳副护士长在内的12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刘红娟便一个人肩负起了科室所有事务的统筹安排和患者查房、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收治科室,重症医学科常年处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就算是春节,也丝毫感觉不到轻松的气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红娟第一时间写下了赴武汉前线的请战书,按上了鲜红的手印,“重症医学人对生命非常敏感,这是我们的职业特色,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刘红娟坚定地说。原本作为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由于另有安排,她便留了下来守好大后方。
文章图片
科室大部分骨干力量驰援武汉,科室内的患者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而且很多都是急危重患者。从年前至今刘红娟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休息过一天,严格把控着科室工作运转。她深知重症医学科收住的大都是危重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她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重症医学科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患者收治流程及医护人员感染防控工作制度及流程等,优化科室工作流程,严把入口关,确保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在她的带领下,疫情下的重症医学科虽然每天超负荷工作,但却井然有序地运作着,大家始终耐心、专注地做好每项工作,确保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
每天早上7点到科室和值班医生共同床头交班、查房、掌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9点去感染科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会诊救治工作,下午再回到科室,指导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等等,到了晚上她会一一查看每位患者一天所有检查结果。“这是这么多年的习惯了,必须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然晚上会睡不着觉。”刘红娟笑着说到。
推荐阅读
- 爱心义诊“进家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方浜村贴心服务暖民心
- 微软史上最大收购行动,决战元宇宙的背后是「文化输出能力」?
- 连烧数月难寻因 河南小伙肺毁损 医生耗时一个月摸到发烧“开关”小伙写千字长文妙语连珠谢医护
- 常敲“一氧化碳中毒”警钟 科学防范 温暖过冬
- 博爱县月山镇:凝心聚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庄“旧貌换新颜”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外”兼并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 夫妻“小别重逢”过后,男人会有这两个表现
- 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康复出院 “白衣战士”画新作:“相信阳光离我们不远了”
- 新春走基层丨杨国贵:“养牛倌”走上致富路
- 信阳浉河区:宜居环境助力幸福生活“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