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胜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7月20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五十二场新闻发布会。

陈广胜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章图片

陈广胜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章图片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首先通报了全省最新疫情情况:7月19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7月19日24时,浙江有1例确诊病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例。
陈广胜还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推进“健康码”分类精准管理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浙江进一步完善“健康码”赋码规则。在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近14天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按规定须实施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纳入“红码”管理的同时,对有发热症状的人员和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按规定须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人员纳入“黄码”管理。对出现疫情严重态势的地区或场所,经综合评估后,可将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接触史人员纳入“红码”管理。
红、黄、绿码对应不同的涉疫风险,因而有必要采取分类管理措施。除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医治外,对其他“红码”人员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建立“点对点”运送机制,确保全程封闭管理。为减少风险隐患,对“黄码”人员流动采取必要的限行措施,限制进入学校以及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所等特殊场所,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室内场馆,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黄码”人员在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情况下,允许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绿码”人员可自由出入公共场所,对其正常流动不作疫情防控措施限制。
浙江进一步调整完善转码机制。对因发热症状赋“黄码”的人员,若无流行病学史的,一般不再需要居家医学观察,在核酸检测阴性或发热症状消除后,“健康码”即可转为“绿码”。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赋“黄码”的人员,应第一时间核验来浙前核酸检测报告,或到当地综合服务点及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接受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健康码”转为“绿码”。“红码”人员按规定结束集中隔离或居家观察后,“健康码”转为“绿码”。
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由于乌鲁木齐市连续发生本地新冠肺炎病例,对确需离乌人员采取核酸检测措施。为切实防控疫情传播风险,浙江于7月18日规定,对乌鲁木齐市来浙返浙人员,要求其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码”绿码,经核验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应立即到当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
上述措施是在综合评估风险的情况下制定的。7月15日,浙江已出现1例由乌鲁木齐市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鉴于新冠病毒有较强的潜伏性,对核酸检测阴性者也应继续做好14天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同时,加强对乌鲁木齐市来浙返浙人员引导和服务,对经核酸检测阴性的人员,各地不得拒绝其入住社区、宾馆,不得随意加码不必要的管控措施。
探索完善“人物并防”机制
根据近期国内外疫情传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及时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将原先由“防人为主”转为“人物并防”。与之相配套,精密智控指数迭代升级为5.0版,专门增加“食品安全管控”一级指标,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入手,推动各地因时制宜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