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 黄逸梵与张爱玲:相爱相杀的传奇母女( 二 )


她知道女儿的缺点,就教爱玲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睛,对着镜子研究面部表情,告诉女儿没有幽默天赋千万不要讲笑话。
这一切,是不是很值得年轻父母学习借鉴?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在别人眼里似乎远没有达到黄逸梵的期望。生活中,张爱玲很笨拙:“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努力,我学会了补袜子...我在一个房间里住了两年,问我钟在哪里……”
女儿这样的状态让脾气急躁的黄逸梵非常恼怒,她忍不住咆哮:“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这和现在辅导娃儿作业恨不得崩溃的陪读母亲有得一拼。
在黄逸梵看来,这只是情绪的发泄,但他不知道,这种语言暴力,对敏感的张爱玲来说,几乎是字字珠玑。
张爱玲虽然个性乖僻,但希望能得到母亲关爱和肯定的心和任何一个缺爱的小孩一样。黄逸梵回国后,爱玲终于有了机会亲近母亲。但因为去多了那个带着西洋气息的家,继母不满了,于是这对“母女”矛盾自然免不了,爱玲也因此得到了父亲额外的“奖励”——关禁闭,直到大半年后才有了机会逃离父亲的家。
16岁时,张爱玲与母亲团聚。一路上,她走得如此艰难,以至于她认为自己可以得到母亲的温暖,而黄逸梵无疑对女儿充满了希望。
可是,现实并不如愿。
黄逸梵未曾料到女儿竟然如此之笨;张爱玲也没想到母亲对自己如此嫌弃。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嫌弃并非无中生有。可以想象,在一个少女心中,面对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追赶不上的母亲,骄傲又自卑的张爱玲,有过那么一点点嫉妒不是没有可能。黄逸梵从未料到她的女儿会如此愚蠢;张爱玲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厌恶自己。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厌恶不是无中生有的。可以想象,在一个少女的心中,骄傲自卑的张爱玲,面对无论怎么努力都追不上的母亲,也不是没有一丝嫉妒。

对母亲,张爱玲甚至一直是怨恨着的。
没有工作的黄逸梵独自一人,把日常开销都记在嫁妆上。随着女儿的叛逃和战争爆发后上海物价的飞涨,她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也越来越窘迫。
于是,她给女儿两个选择:要么拿着一小笔钱去读书,但不能保证衣食条件;要么拿钱化妆打扮,嫁一个长期饭票。
张爱玲自然选择了前者。虽然她在香港大学的生活很短暂,但她非常努力,得到了很多好人的关心和帮助。弗朗西斯老师还以奖学金的名义给了她800元。
知道母亲生活的不易,得到这笔钱,张爱玲开心极了——这可是自己凭能力得来的,母亲一定会夸奖。
但是在黄逸梵眼里,也许她的女儿永远是那个愚蠢的孩子。她对处于青春期的爱玲很不放心,认定女儿和老师有染。她必须把萌芽的爱扼杀在摇篮里,甚至闯进浴室检查女儿的健康。
而那有大用场的800元钱却被她一转眼输了个精光。这一切,让张爱玲无比心寒,本可修复的母女情彻底归零。
没过多久,张爱玲因为写作而早早成名。有了钱,她毫不犹豫地拿着两根小金条去见黄逸梵,并感谢母亲为自己花了这么多钱。
在她心中,小时的自己并未得到母亲的疼爱,此刻钱情两清。那一刻,她并不认为自己冷酷决绝,也体会不到母亲的伤心失望。
这对骄傲的母女,不久再次分开。黄逸梵定居英国伦敦,与胡兰成结束后张爱玲到美国,后来与赖雅结了婚。一条大西洋将母女隔在了地球两段,二人至死都未曾再见过面。骄傲的母女很快又分开了。黄逸梵定居在英国伦敦。与胡兰成结婚后,张爱玲去了美国,后来嫁给了雅拉。母女俩隔着一片大西洋,至死都没有再见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