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 袁杰:不容忽视的“双相障碍”( 二 )


欣绘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有什么大数据吗?
袁杰: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我们将双相障碍分两型,双相I型,有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也有抑郁发作。双相II型是有多次抑郁发作,有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调查中发病率,双相I型为28岁,双相II型为29岁,也明显早于抑郁症。也有研究表明,双相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2岁。纵观数据表明大多数初发病年纪20-30岁,25岁以前多见。而且有家族早发现象,就是说一代比一代发病更年轻,症状更严重。
新辉
双相障碍的患病率高不高呢?
袁杰:在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3-3.4%,九十年代上升到5.5-7.8%。1982年,中国大陆12个地区的调查患病率为0.042%。一九九三年香港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为1.5%,女性为1.6%。这种差异可能与经济社会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查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欣绘
我们刚才提到的症状是整个人,情绪很波动。我们可以识别是否有一些症状可能隐藏在那里,不容易被我们识别出来,比如是否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袁杰:1.焦虑的症状。比如说他觉得紧张,担心、害怕,然后觉得很担忧,没发生的事情他也觉得要发生了,整天的这种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有时候焦虑掩盖了他的一些抑郁的症状。2.疲劳感,感觉精力减退了,经过休息和睡眠无法改善。3.食欲、体重和睡眠。抑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入睡困难,典型的是早醒,但也可以表现为食欲增加,睡眠过多,这些都是不典型的症状。

双相障碍的病因
新辉
双相障碍会不会和我们有的时候会谈很多人精神疾病会和童年有关,会和我们的家庭的环境,我们一些应激的事件有关,和这些会有关系吗?
袁杰:这也很重要。因为任何一种精神疾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他童年经历、性格形成、教育环境的影响。而且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比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更为突出,遗传率高达85%,其遗传方式属于多基因遗传。研究表明,中重度双相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而双相情感障碍目击者亲属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高,存在早期遗传现象。
欣绘
五月雨季和冬季,有没有可能这两个季节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会更高?
袁杰: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发病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为抑郁发作,而夏季出现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的治疗
新辉
有些早期的症状,影响比较小,那我们可能会延误了最佳的诊治时期,病情延伸发展,很容易误诊怎么办?
袁杰:需要澄清的是,如果你疯了,那你一定是疯了,如果你不是单纯的兴高采烈。除了情绪高或易激动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动作、更多的活动、更多的话语、更快的思维联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高甚至夸张,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欣绘
双相情感障碍发生在很小的时候。18到30岁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啊。一旦我们得了这种病,我们能治好它吗?
袁杰:双相障碍是可以治疗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双相障碍的患者预后较好,只要积极的治疗,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新辉
其实我们会很好奇,我们科技不断的发达以后,会不会就是说对于这样的一些人群,我们可以给他安一个情绪切换的开关?
袁杰:正因为如此,其实未来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就像我们现在寻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一样。那么在未来,有没有可能在情绪中安装一个开关,控制大脑的一些结构,控制一些物质的分泌水平,使之保持在正常水平呢?我们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想象,也许有一天会实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