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产国际协定 二战时日德两国为什么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署了《反共国际协定》。根据协议,两国必须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交换信息”和“密切合作”。这是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一步。随着这一协议的签订,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建立了一个公开的军事同盟,以此团结起来实现他们重新分裂世界、称霸世界的野心。
发动侵略战争,重新划分世界,是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政权长期以来的既定政策。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准备侵略战争。他打着“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将经济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并很快退出国际联盟,摆脱了国际联盟对他扩张和备战的一切限制。1935年,希特勒进一步颁布了《国防法》,规定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他的军队数量,使德国成为欧洲的战争源头。在东方,日本法西斯的步伐也很快。自1936年3月占领中国东北以来,法西斯和前外交部长广田弘时组成内阁,标志着日本军事法西斯专制制度已经完成。当时他们公开提出对外扩张的要求,把侵略战争作为谋求“帝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国策。
东西法西斯帝国军事同盟的目的是平分天下。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一方面是真想反苏反共,另一方面是想掩人耳目,避免过早刺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果不其然,西方帝国主义被其军事实力的发展所欺骗,导致了养虎为患,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反共产国际协定 二战时日德两国为什么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反共产国际协定 二战时日德两国为什么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