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大战 李国庆俞渝离婚大战:离婚真的已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二 )


我们用2000年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15岁以上年龄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归纳出了中国婚姻的几个特点。
第一,30岁以上的人大多已婚有配偶,终身不婚的比例极低。
不同出生队列在同一年龄时的婚姻状况,可以反映出我国婚姻状况的变化形势。下图展示了2000年至2017年我国分年龄的已婚有配偶者占比。我们发现,尽管近20年间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的婚姻模式始终保持着较为一致的趋势。在20-29岁人口中,已婚有配偶者的比例会迅速升高,在30岁之后,超过80%的人口都会脱离单身状态,在35-55岁人口中,已婚有配偶者的比例始终都维持在90%以上,这一比例直到55岁以后由于离婚、丧偶等事件的增多,才会出现下降,终身不婚的比例是极低的。
图3 2000-2017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已婚配偶比例
资料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2-2017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第二,大部分人刚开始结婚,离婚再婚的比例极低。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人在45岁时都已经经历了结婚事件,此时婚姻状态发生变动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因此45岁时的婚姻状况可以较好地近似反映一批人的终身婚姻状态。下图展示了45-49岁所有经历过婚姻事件的人口中分性别的初婚、再婚和离婚者的比例。可以看到,21世纪以来,我国45-49岁经历过婚姻事件的人口中,有超过90%的男性和超过85%的女性处于初婚的状态,经历过离婚事件和再婚事件的人口比例均不足5%,且多年来几乎没有很大的变化。这说明近20年来,我国45-49岁人口中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婚姻事件,且维持着初婚的状态,只有极少数人经历过离婚,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在婚姻解体后又会通过再婚重组家庭,重新回到已婚有配偶的状态,离婚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是大部分人的长期婚姻状态。
图4 2000年至2017年中国经历过婚姻事件的45-49岁人口中按性别分列的初婚、再婚和离婚比例
资料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2-2017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注: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统计数据未披露首次结婚且再婚的已婚夫妇比例,故省略。
第三,结婚推迟,大龄未婚者比例增多,但非终身不婚。
如前文所言,我国年轻人口的结婚在不断推迟。近20年间,我国20-24岁、25-29岁以及30-34岁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明显上升。2000年,20-24岁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为68.05%,而2017年该年龄组中未婚者的比例达到81.51%;25-29岁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6.71%上升到36.01%。30-34岁的大龄未婚群体也在扩大,占比由2000年的4.43%上升至2017年的11.56%。如前所述,我国年轻人的婚姻正在被推迟。近20年来,我国20-24岁、25-29岁、30-34岁的未婚人口比例明显上升。2000年20-24岁未婚人口比例为68.05%,2017年该年龄段未婚人口比例达到81.51%;25-29岁的未婚人口比例也从2000年的16.71%上升到36.01%。30-34岁的大龄未婚人口也在扩大,从2000年的4.43%增加到2017年的11.56%。
图5 2000年至2017年中国15岁以上未婚人口比例
资料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2-2017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然而,推迟结婚并不意味着终身不结婚。多年来,20-29岁一直是中国未婚人口比例下降最快的年龄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婚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但35岁以后的未婚人口比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平,不超过5%,变化幅度很小。此外,我国50岁以上未婚人口比例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长期低于2%,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人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推迟结婚,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在35岁之前经历婚姻,并保持配偶身份。普遍婚姻仍然是我们人口婚姻状况的一个突出特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