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作者 「读书分享专栏」 喜爱有比有较的阅读

最近两年,我对阅读的兴趣从明朝的历史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我想知道信奉上帝宗教——中国特色基督教的太平天国的兴衰及其原因于是我读了李洁飞的《天堂之痒》、裴世风的《天堂之秋》、盛的《告诉太平天国》、史景迁的《太平天国》这四本书的作者李洁非和盛是当代中国学者,裴世风和是当代美国汉学家我想做一个对比阅读,看看中外学者眼中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子在此之前,我脑海中残存的太平天国知识仅限于知道它制定了《中国国牧制度》和《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这得是30多年前中学历史课本给的。这四本书的作者在选材上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国内学者多选择清廷圣旨、奏折、见证人回忆录、被俘虏的太田军将领自白、太平天国文告等外国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当时英国报纸和议会文件的相关报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各有千秋总的来说,我很同意李洁飞描述的历史事实和观点李洁非把太平天国的历史放在鸦片战争的背景下。与其他三位作者,尤其是两位务实的汉学家相比,李的起点更高,视野更广,论述更为公允他铺陈了大量史料,证明太平天国超越了过去农民起义所追求的童玉帛水平,取而代之的是皇帝,而是依靠基督教建立了一个公产、无家、只有集体、处处整齐划一、充满温情的理想国家,即“小乐园”和“大乐园”为了这个理想,无数太平军将士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远离故土,跟随洪秀全过上了清教生活。他们的理想感情激发并领导了辛亥革命李洁飞还指出,这个理想的国家本质上是一个乌托邦。《中国天目制》和《高官新篇》很美,超前意识,但只停留在纸面上洪秀全建设的理想国家,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是一个强扭的瓜,味道当然苦几位作者也不时有相似之处。太平军对入侵中国的英法联军没有天然的仇恨李洁飞、裴世风、史景迁都提到,洪秀全最初把在华英军视为同父异母领导下的兄弟,并努力与他们搞好关系在华传教士大多也同情太平天国。最后,由于英国当局担心清廷被太平天国推翻后会危及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于是转而支持清军,两人就此分手李介非、裴世风也指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只重视战争,不重视经济,包括天京在内的沦陷城市由盛转衰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轻视文化和教育,试图摧毁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在内的所有经典和偶像。这种与中国文化为敌的行为得罪了所有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士绅阶层这些群体可能对进入中国的满洲统治者没有任何感情,但一旦面临儒家价值体系的破坏,他们就变成了清廷的坚定支持者曾国藩组建湘军时,就用这个来激怒士绅阶层,让他们出钱出力我们的教科书过去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清朝的影响不太注意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四位作者都提到了14年来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重大伤亡。保守估计,人口净减少2000万。这2000万无辜的人,他们的生命就像虫子一样廉价,“无定河沿岸可怜的白骨,依然深藏在人们的梦里。”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无数家庭的痛苦盛常勋、裴世风也提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他们没有像张洪杰等国内学者那样把曾国藩捧到云端,视他为圣人诚然,曾有坚定的儒家信仰和自我意识,有可敬的道德自律但是曾轶可的一些行为真的不是那么绅士两位作者都提到,在攻占安庆和天京后,曾下令或让湘军残酷屠杀太平军士兵,手段骇人听闻他也做了这个,把攻打天京的重要战役交给弟弟曾国荃,让曾国荃带头;允许曾国荃攻占天京,将大量珍宝运回湖南老家,违背了作为儒家修身之本的曾国藩“诚”、“仁”、“诚”的思想,揭示了曾国藩的两面性,是一个完整的曾国藩看了四本书,不禁想到自己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办案既是程序要求,也是法官的信念和潜意识。在一个案件中,我们不仅要听原告说什么,还要听被告如何辩护,比较他们提供的证据,然后做出判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误判阅读也是如此。这四本书让我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比以前更全面的了解。我应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加理性。如果我不能爱,我爱我的狗和我的狗,那些讨厌它的人想吃它的肉,吃它的皮每个作者都有他的长处和局限。只有找到更多其他人在相关领域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理清思路读书应该像办案一样,有比没有多,远离想法和预设,偏见就会少,更接近真相。毕竟偏见比无知离真相更远!_原题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