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日子 山绿果香日子甜



妙香信息
人勤春来早。鼠年春节刚过,屏边县玉屏镇卡口村村民罗福文就到自家的荔枝地里忙碌起来,早出晚归给荔枝疏花、施肥,精心管理。随着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山坡上满眼新绿,孕育着蓬勃的朝气和丰收的希望。

“我家荔枝是2014年种的,总面积6亩。从2018年开始,荔枝陆续开始结果。价格高的时候可以卖到20元一公斤,价格低的时候可以卖到14块或者5块。有了这棵果树,每年都有收入,生活全靠它!”
罗福文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自己身带残疾,致富缺少门路,日子过得很艰难。近年来,屏边县大力发展屏边荔枝种植,因为海拔、气候等优势,卡口村建起了荔枝示范基地。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罗福文勤学苦干,通过种植荔枝摘掉了贫困户帽子,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光荣脱贫户,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在屏幕的边缘,有许多通过荔枝产业脱贫致富的村庄。唐婉乡颜夕村委会,家家户户都有荔枝,家家户户都有果树,村里一排排新房,焕然一新;五个村委会里,靠种荔枝致富的村民骑上“荔枝摩托”,开着“荔枝车”,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屏边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它最大的特点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屏边县紧紧围绕“两保三保”,紧盯增加农民钱袋子,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贫困户收入的重要举措,依靠科技,精心培育,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了从“输血到脱贫”的转变。
立足屏边山区立体小气候特点,突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屏边将“十百千”工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
在“十万”工程中,规划大力发展屏边荔枝10万亩、海拔800 -1400米枇杷产业10万亩、海拔1200米猕猴桃产业10万亩。不同的产业布局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特色农产品更加强大。屏边县把“一山四季,十里不同日”的差异和劣势变成了立体优势。短短几年,荔枝、枇杷、猕猴桃产业得到大力推广,逐渐成为可推开、叫得好、卖得好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生态好,果实好”,7月下旬,是屏边猕猴桃的成熟季节。猕猴桃列第一,品质高,可溶性固形物20%以上,平均重量约80克。其肉质细嫩,香甜爽口,具有浓郁的水果风味。2017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业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这些优越的表现让屏幕边缘的猕猴桃拥有了不可复制的“韵韵魅力”,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屏幕边缘人群增收致富的“金果”。
“山坡披绿装,群众奔小康”,玉屏镇平田村委会张树云一家,因女儿发生意外致贫,正当一家人感到无助的时候,村里启动退耕还林发展枇杷种植。张树云第一个报名,在自家的8亩山地种上了枇杷,在林下还套种了生姜、胡椒,以此来以短养长,增加收入。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产业扶持力度大,不但有产业补助,还可以免费学习技术。”通过产业扶持,他家的收入增加了;通过易地搬迁,他家住进了新居;通过勤劳的双手,他家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他们一家人住在两层的砖混小楼里,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红火。

巩固提升林下杉木、桤木、香蕉、砂仁、草果、中药材建设,全力打造屏边县“百万亩绿色产业”。传统林业和林下产业、新兴中药材种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在白河镇桐子村委会,村民杨开祥通过林下种植砂仁,一年的收入就有20万元。“实现精准扶贫,必须跳出传统套路,发展特色产业。”白河镇党委书记熊海先说。白河镇在脱贫攻坚中精准发力,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技术培训、小额信贷等措施,全力推进全镇产业快速稳步发展,使贫困户能够把产业壮大,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2019年,屏边县砂仁种植84911亩,挂果52558亩,总产值上亿元,覆盖全县53个村委会,带动6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