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湖北省房县三海村:寻求乡村人情风整治难题的破解之道( 三 )


(三)细治理 , 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 。言传不如身教 。创新制度“管” 。开设人情新风“红黑榜” , 将守规者列入“红榜” , 将违规者打入“黑名单” , 对先进典型进行奖励 , 对落后分子进行鞭策 。打入“黑名单”的 ,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律执纪问责 , 普通群众按照《村规民约》处理 。树立典型“学” 。充分利用身边孝父母、爱兄妹、和乡邻的“忠孝好儿子”徐超 , 修德行、讲规矩、守礼仪的“美德好少年”李洋鹏 , 担道义、重情义、执仗义的“友善好乡邻”蒋大举 , 勤致富、勤节俭、勤修身的“脱贫好榜样”陈运林等榜样 , 让老百姓在榜样标杆的事迹中受到启发 , 学有榜样、做有标准 。结合实际“用” 。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 , 教育群众感恩党的领导、感激党的好政策、感念党的温暖 , 把勤劳致富、尊老敬贤、勤俭忠孝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生活习惯中 , 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普及《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 , 积极宣传高价彩礼、炫富比阔、铺张浪费的危害 , 提高群众思想认识 , 转变婚嫁观念 。
移风易俗文化长廊
二、整治成效
(一)红白喜事从“兴办”到“简办” 。三年间 , 全村印发宣传资料过万份 , 召开座谈会32次 , 及时制止各类宴席11场 , 讲奢华、讲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多措并举治理乡村人情风 , 村内人情项目由17项减至3项 , 年随礼金由2万元减至5000元左右 , 彩礼由10万元减至2万元左右 , 停丧时间由5天减至3天 , 多数群众认可、接受人情新风 。例如 , 陈老伯今年90大寿 , 子女准备大庆 , 他却坚持节俭办酒 , 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 , 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一婉拒 , 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 家人也感到寿礼办得很轻松、很有人情味儿 。
(二)村民从“讲排场”到“比文化” 。加强文化大院建设 , 引导农民群众学在大院、乐在大院 。农耕之余 , 从人情债、牌桌上、酒席中、迷信里走出的群众 , 结伴来到文化大院 , 看书、读报、唱歌、跳舞、下棋、聊天 。学习型农民余唐建说“文化大院就是发展舞台 , 也是生活导师 , 闹矛盾时、想不开时 , 看看墙上的《家庭美德三字经》《三海文明公约》 , 顿时豁然开朗” 。积极弘扬诗经文化、忠孝文化等传统文化 , 立家规、传家训、兴家教、正家风 , 唤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道德热情 , 许多互敬好婆媳、和睦好夫妻、忠孝好儿女、教子好父母、友善好邻居、脱贫好榜样“炫”起来 。如今 , 村里的鞭炮声不见了 , 歌舞声响起来了;车队走了 , 舞队来了;请客送礼的少了 , 干事创业的多了;脏乱差不见了 , “五讲四美”回来了;停长丧、建豪墓的少了 , 孝父母、和乡邻的多了 。
(三)党员干部从“带好头”到村民“跟着走” 。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挂牌“党员户”,党员带头签订《承诺践诺书》,带头践行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自觉抛开人情面子,带头与“索要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俗说“不”,切实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
移风易俗标语
三、工作启示
(一)党的领导、群众“唱戏”是关键 。人情新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应统筹调动党建、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力量 , 综合施策、依法治理、齐抓共管、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 建好清风协会“服务队” , 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 , 办好激励约束“黑红榜” , 村规民约“约”出新风来 , 清风协会“劝”出新风来 , 黑红榜单“晒”出新风来 , 打好人情自治“组合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