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幸福以教育学习方式,为用户纾解心理压力,知晓健康生活

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熬夜的这一群体也在无限扩大 , 如今 , 熬夜这一行为已然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常态 , 一个习惯 , 甚至是属于时代的一个标志 。
愈见幸福以教育学习方式,为用户纾解心理压力,知晓健康生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由中国医师学会在2018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数据显示 , 正当盛年的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 , 低于健康睡眠时间 , 六成以上感觉睡眠时间不充分 。其中43.3%的人睡眠时间在7-8小时之间 , 23.4%的人睡眠时间在8-10小时之间 。作息习惯研究显示 , “晚睡晚起”作息习惯的人占比31.1% , “晚睡早起”作息习惯的人占比30.9% , 而能保证“早睡早起”作息习惯的人占比仅在17.5% 。
更加触目惊心的数据是 , 国内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 超过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 并且 , 对比睡眠问题严重的来年人 , 90后的年轻人的显的更为严重 , 在这一年轻年龄群体中 , 84%得人都存在睡眠困扰 , 因此 , 90后也被成为是最缺“觉”的一代人 。
如今 , 多数人熬夜其实都是存在着一种病态的心理问题 , 医学家把这种病态心理称为报复性熬夜 , 因此 , 最缺“觉”的一代也可能是心理问题最严重的的一代 。“报复性熬夜”是指白天过的不好或者说是不满足 , 便想在夜晚找补回来本应属于白天的时间 , 因此 , 明明知道熬夜有危害 , 依然在夜里做着无关紧要的事情 , 倔强的不肯睡觉 。
从健康角度来看 , 熬夜除了对身体不好 , 各个器官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容易过劳猝死之外 ,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等心理风险的概率是正常休息的人的1.4倍以上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曾经表示“近年来 , 精神病累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 , 缺乏睡眠是帮凶之一” 。
事实上 , 我们都知道熬夜对身体、心理都不好 , 为什么还要熬夜呢?
熬夜这件事带给我们的爽感 , 其实质是来自于一种“补偿心理” , 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 。
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曾经说过:“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 , 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它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 , 缓解焦虑 , 减轻内心不安” 。
报复性熬夜或许和拖延症一样 , 是人们用来抵抗焦虑的一种方法 , 拖延大多数是对开始和压力的恐惧 , 报复性熬夜也正是对于明天到来的恐惧的一种抵抗 。年轻人坚持己见的挣扎着 , 认为只要今天不睡 , 明天就不会到来 , 当找不到其它方法来对抗这种无可抗拒的焦虑时 , 便陷入了熬夜的循环当中 , 究其根本 , 还是当下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各个层面带给年轻人的压力 , 让严重的心理亚健康问题人群衍生成为熬夜大军 , 以此来缓解自己产生或者是越来越严重的焦虑、恐惧等心理亚健康问题 。
对于心理问题 , 国人的看法和关注度虽然有所改善 , 但改善和关注的重点在于抑郁症这类已经发展为心理疾病的问题上 , 对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 。
据了解 , 国内十几亿的人口当中 , 超十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 仅心理亚健康人群就有10.3亿人 。心理亚健康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 也可以说是从心理健康走向疾病的一个过程 , 因此 , 心理亚健康问题极为重要 , 不容忽视 。
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 想要利用心理学的“神奇”之处来辅助解决生活问题的非职业人群 , 远比因为职业需求而考证学习的人群要庞大的多 。因此 , 愈见幸福不断丰富平台课程 , 让非职业人群能在愈见幸福学习到对自己的生活问题有所助力的心理学知识 , 帮助需要的人辅助解决生活问题 , 减缓生活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 同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 在产生心理亚健康的问题时 , 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 , 帮助自己快速纾解负面情绪 , 清理心理垃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