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埋伏 《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

【八面埋伏 《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是生命的终结更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辨问题。是结局更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这是一个愚蠢的文盲问题,但它仍然每天被有思想的人问着。他的文盲就是不知道科目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科目是什么,不知道重要性。
就电影而言,不同类型的电影当然有不同的侧重点,动作片的结局可能没那么重要,相比其中的动作场面,包括日本爱情动作片。至于悬疑片,结局可能极其重要,之前的剧情只是对结局的铺垫。所以,如果一部悬疑片在上映前就被观众猜中了,那么就可以断定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八面之家》基本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我之所以说失败而不是烂片,是因为他的逻辑还是很清晰的,他比一些为了让结局出乎意料而让内部逻辑混乱,线索和结局矛盾出现得很糟糕的电影老实多了。对于一个偏执的导演来说,对悬疑片结局比剧情重要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解到剧情不重要的程度,于是一些国产片就被拍成了恐怖的样子。
从第一起谋杀案开始,七名年轻特工的头头JD就被一瓶液氦冻成了碎片。首先,分析从这个案件开始,因为谋杀的时间已经提前预测好了,从第一个案件被注意到,第二个案件被再次确认就可以知道。从对凶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1.凶手是一个强迫症患者,对时间有着特殊的依恋。单从这一点来说,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时间的出现和凶手对时间的偏执没有直接联系。而凶手善于策划,追求既定政策的完美契合,在预测的时间策划谋杀,是强迫症的偏执表现。
2.凶手自信满满,甚至自负骄傲。他以为自己可以控制整个局面,就提前说出了自己的行动时间或者谋杀时间,在凶手故意留下血迹时得到了验证。
3.凶手有反社会人格的心理异常。因为凶手杀人不是以杀人为目的,而是以杀人为游戏。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凶手在童年或后来的成长中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或挫折。
因为时间的重要性,10点成了关键线索。但是,对于凶手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10点恰好在案发现场。所谓合适的时机,就是手表响的太早,大家都说完就走了;如果太晚了,手表会响,大家都不在。所以答案是凶手自己找到了犯罪现场,而坐轮椅的文斯找到了犯罪现场。无数优秀或低劣的侦探小说和电影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真相:真相可能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实。
所以我一直以为文斯是凶手,一直动摇到他在地下室差点触电身亡。这让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一部狗血电影,因为剧情的线索会和结局冲突。但最终发现这是凶手的一个计谋,从逻辑上讲,忽略了事件结果和条件的必然性和多样性,以及原因的连续性。例如:
1.a可以导致b,但是b不一定是a造成的;也有可能是c、d等其他因素导致b。
2.A会导致B,C会导致A,也就是说B其实是C造成的。
所以就第一件谋杀案而言,虽然发现凶手的是文斯,但也不能说他一定就是凶手。如果笔者也和那些FBI们同样身处孤岛的话也被骗的团团转,因为自己并不是福尔摩斯,但坐在电脑前却没有发现真相就不可原谅了,因为影片已经明确指出文斯发现凶案现场是在他人的提示下做出的,只是笔者没有注意而已,当然导演也运用了一个小花招,那就是在凶手让文斯去凶案现场的方向看看的时候将镜头转向了文斯,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凶手的头像,只有一行字幕,对观众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人造成了认知障碍,而在分组的调查中,和文斯一组的人是卢卡斯。所以经过第一个案件可以发现,罪犯就是文斯和卢卡斯其中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