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 《中国式离婚》观后感,结局解读

在讨论“中国式离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中国式离婚”。这部电影的编剧王海玲女士,以她“中国风”的聪明和细腻,创造性地发明了“中国风”这个词,并巧妙地将其作为“离婚”的定语。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离婚”就是“离婚”的意思。还有什么像“中国式”、“美式”、“欧式”之类的吗?退一步说,就算有,到底什么是“中国式离婚”?退一步说,就算有“中国式离婚”,那也应该有“中国式婚姻”。按照创作者的逻辑,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中国式婚姻”。
自古以来,“中国式婚姻”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包办婚姻”,一种是“自由结合”。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婚姻是解决人类欲望的一种方式,似乎是最经济合法的方式之一。“最经济”是因为“和伴侣吃饭的成本永远小于一个人吃饭的成本”,因为家庭是一种有效的“规模经济”模式;“最合法”是因为婚姻为人类的性冲动提供了稳定合法的解决方案,也因为家庭实体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婚姻,对于自然来说,是合理的;对于社会来说,是伦理的。如果说经济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保障,那么婚姻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保障中的保障。在《中国式离婚》中,婚姻模式的主体是“自由结合”,向观众展示了娟子和东北地区认可的年轻夫妇从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对于宋和人代言的中年夫妻,从影片中也可以知道,他们的婚姻也是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的。西方人的婚姻大多也是“自由结合”,但在教堂里,是在牧师的主持下,由双方根据圣经完成的;中国夫妇在亲戚朋友的宴会上结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国婚姻”比“外国婚姻”更少“神圣”,更“世俗”;没有外在的信仰,只有双方的口头承诺。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式婚姻”的基石是夫妻双方的责任感和世俗伦理的束缚,那么“中国式离婚”就是这种责任感的丧失和打破这种世俗束缚时所经历的“艰辛”。
在这部影片中,创作者将夫妻责任感的丧失定义为“背叛”,讲述了三种背叛,即“肉体的背叛”、“心灵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宋林婚姻失败的原因是林觉得宋“背叛了自己的心”,进而怀疑宋“背叛了自己的身体”。在怀疑的过程中,林变得“歇斯底里”,最终导致宋的“精疲力竭”。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东北和娟子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娟子不能容忍东北背叛他们的身体。综上所述,这两次婚姻失败的共同原因,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太严重”。《中国式离婚》试图告诉我们的是:在婚姻问题上,不要太认真,要宽容,要大度,要放松,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在影片中,林晓峰的父母“代言”了老一辈的夫妻,他们之所以能在风风雨雨中生存下来,白头偕老,就在于林牧对福临“出轨”的包容和理解。作者倡导的婚姻大智慧是“包容”。在处理婚姻时,“包容”是矛盾的润滑剂。
但是,包容真的能解决所有家庭矛盾吗?宽容是基于什么?
在影片中,林木之所以能够包容福临,是因为林木爱福临,是无私的真爱。根据“情感对应原则”,林牧意识到福临深受自己的喜爱,他的“出轨”只是时代和历史的失误;之所以不能容忍,是因为她首先质疑并否定了宋对她的爱,也爱上了网络上一个“不存在”的人。可以说,他们的背叛是双方的,林不能理解宋,不能和她联合。在故事的开始,林一直在催促宋放弃一家能给宋带来名声赚钱的国有医院的职位。尽管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全家,为了孩子,但内心深处,恐怕她更多的是为了“做你的妻子,做你的光荣”,如果说她对宋有爱,那只能说是自私的爱;娟子不能容忍东北,因为年轻人感情“投机”。娟子可以爱东北和其他地方。例如,宋建平,“一路走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古老的笑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