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二 )


景区还有专门提供的免费精准扶贫摊位 ,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可以自食其力养家 。36岁的赵霞就是受益者之一 。
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霞与她的精准扶贫摊位 。刘鹏 摄
“以前村里就是抬头看见天、低头见石头 , 完全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 。村里能干的人就出去打个零工 , 维持生计 。但自从景区建成后 , 就不一样了 。”采访人员见到赵霞时 , 她正在自己的精准扶贫摊位前收拾小商品 , 金银花、蒲公英以及用山核桃串成的特色小工艺品等摆满了摊位车 。
谈起这些年山里、家里的变化 , 赵霞说 , 以前家里穷 , 全靠丈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 如今虽不能说太富裕 , 但摊位收入顾住家没有问题 。“我要把这个小摊当成一个长久的营生好好经营下去 , 让家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
怎么能让小摊位长久经营下去 , 当然是景区长久在 。这不仅是山区群众的愿望 , 也是李松辰一直努力的方向 , “只有把伏羲山旅游项目做得更大更强 , 才能确保群众可持续增收 。”
伏羲山系嵩山山脉东延部分 , 大大小小的山头星罗棋布 , 深深浅浅的峡谷蜿蜒交错 , 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李松辰不断在山上建造项目 。由于投入多、回报少 , 不少人认为他有点傻 , 但李松辰说 , “如果我不坚持下去 , 也像其他人那样到山上看看摇摇头就走了 , 就辜负了山里群众的信任 , 也辜负了自己的初心 。”
正是一个又一个旅游项目的建成 , 让曾经沉睡的荒山苏醒 , 变成了山民们致富的摇篮 。家乡越来越好的发展形势 , 也让1000余名在外务工的山区青年陆续返乡就业 , 为山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今年31岁的马雷闪便是其中一位 。
“我家就在伏羲山最深山处的钟沟村 , 以前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马雷闪告诉采访人员 , 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后 ,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再回到大山 , “但看到家乡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好 , 就萌生了要回来的想法 。”2017年 , 马雷闪回乡加入到伏羲山开发建设中 。经过近5年的打拼 , 如今他已是景区项目的建设负责人 , 在家门口拿到了高薪 。
创新发展 , 从“过好日子”到“过更好的日子”
伏羲山覆盖3000余农户、12000多人 , 2013年人均年收入1187元 , 2020年 , 人均年收入提升到17900元 , 每个劳动力的年均收入由以前的不足5000元提升到了5万至10万元 , 山区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
采访中 , 钟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战营告诉采访人员 , 通过这些年来旅游项目的开发带动 , 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有的还买了车、买了房 , 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 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
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谈及未来 , 李松辰说 , 他的目标是让老百姓腰包更鼓、日子更好 。李超庆 摄
百姓日子过好了 , 李松辰似乎完成了最初的心愿 。然而 , 他并没有下山的打算 , 现在的他仍是“一天一上山 , 不断问发展” 。他的目标是让老百姓腰包更鼓、日子更好 , 让更多的人有活儿干 , “当初上山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 现在不下山是让他们过更好的日子 。”
他说 , 巩固得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 就要不断创新 , 继续发展特色新项目 , 比如在山顶打造清洁能源“小火车” , 把伏羲山几个景区串起来 , 延伸旅游线路 , 变一日游为两日游、三日游 。“那样 , 衍生出的相关产业就会像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 不但山里人有钱赚 , 周边乡镇的群众也可能被吸纳到山上就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