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是怎么被地痞和嬉皮坑的

原创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文字|兰天星
编|PEPE
Zabrisky Corner在安东尼奥尼的简历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它不是一个好的里程碑,而是一个坏的里程碑。电影本身不仅票房惨败,从此走下坡路,再也没有像现代爱情三部曲那样拍出传世佳作。近年来,虽然《扎巴风险角落》得到了平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邪教作品的地位,但谁也不能否认安东尼奥尼在拍摄过程中被自己和一系列猪队友深深坑了。正是因为这些大洞,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成为它可能成为的杰作。
安东尼奥尼拍摄《扎布里斯基角》的计划起源于1966年首部英语片《放大》的巨大成功。在《放大》英国的放映活动中,安东尼奥尼对英美的嬉皮士运动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开始接触Pink Floyd的音乐。本来就是大左派的安东尼奥尼便产生了与摇滚乐队合作,拍摄一部描绘嬉皮士生活状态的电影的想法。同一时期,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有些耸人听闻的新闻:美国一个年轻人从机场偷了架飞机,又开回机场原物奉还。他觉得这个事件很美国化,便决定以此为灵感拍摄新片。

“放大”海报
当时安东尼奥尼与米高梅签下了三部英语片的片约,第一部《放大》刚刚票房大捷,于是米高梅在第二部电影的拍摄中给了他巨大的创作自由。安东尼奥尼做的最重要决定——事后证明也是最糟糕的决定——便是启用真实的嬉皮士本色出演。在看一部关于加州嬉皮士的纪录片时,他注意到在集会中朗诵诗歌的Daria Halprin,并决定请她出演女主角,一个为大公司工作但内心充满骚动的年轻女性。
寻找英雄的过程更加戏剧化。《安东尼奥尼》的选角导演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街上,在波士顿的一栋公寓楼里互相大喊大叫。被这个小流氓像动物一样的活力深深打动,他立即给安东尼奥尼发了一封电报,说:“20岁了,很生气。”这个名叫马克·弗雷切特的年轻人最终扮演了一个偷飞机的大学生的角色,并在死亡谷的扎巴风险角遇到了独自穿越沙漠的达里亚。

弗雷谢特和哈尔普林,《扎巴风险角落》的男女主角
安东尼奥尼十分相信演员的本能。在一篇1961年发表的文章中,他说“演员不需要理解角色,他们只需要成为角色,”“他们应该在一种混沌状态中到达片场。”正因为此,他大胆启用两个毫无表演经历的年轻人,并在电影只有大概框架的情况下让他们即兴发挥。然而,虽然影史上充满了使用素人演员的成功案例,但《扎布里斯基角》并不在此列。

安东尼奥尼在片场
两位演员毫无灵气,在影片大部分时间只是莫名地望向远方,似乎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不仅如此,地痞和女嬉皮在拍片过程中假戏真做,火速搞到一起。Frechette更是毫无纪律性,并在片场与安东尼奥尼就剧本多次发生争执。不知是否是安东尼奥尼的选角导演确实眼光独到,Frechette在拍摄《扎布里斯基角》后不久真的和嬉皮士朋友们搞了件大事,试图抢劫银行。被抓后,他年仅27岁就死在监狱。
与乐队的合作也不尽如人意。平克·弗洛伊德全身心投入到罗马为安东尼奥尼录制了一个月的音乐,但安东尼奥尼始终不满足,乐队也无法理解他想要什么,最终让双方都很生气。安排爱情部分的约翰·费伊更加恼火,因为安东尼奥尼甚至没有给他看剧本。
现在看来,《扎布里斯基角》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安东尼奥尼对美国,对嬉皮士运动肤浅的认识。电影起源于一则充满猎奇色彩的新闻,而在拍摄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堆砌广告牌,嬉皮士,枪支,摇滚乐这些“美国化”的刻板印象,既缺乏深度,又没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即使启用现实生活中的嬉皮士,他也并没有捕捉到年轻人生活的真实细节,而只是泛泛地展示自己构建于街边小报之上的幻想的美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