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贵州开新局】黔西南州:做足“水文章” 助力美丽乡村蜕变

“土如珍珠 , 水如油 , 满坡石头无粮收 , 山高石头多 , 出门就爬坡 , 春种一大片 , 秋收几撮撮……”这是冷洞村流传多年的歌谣 , 也是当地环境的真实写照 。
冷洞村 ,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 距兴义市区27公里 , 全村户籍人口505户1926人 , 国土面积7.3平方公里 , 是典型的喀斯特深石山区 , 自然条件恶劣 , 没有地表水也没有地下水 , 生产生活全靠望天水 。
“以前都是喝房顶上接的水 , 不下雨就吃水难 。”90多岁的程正香在冷洞村住了大半辈子 , 之前一直喝的都是“望天水” 。
2001年 , 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 村党支部决定修小水窖、水浇池 , 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以及灌溉困难 。486个小水窖 , 286口水浇池 , 让冷洞村吃水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水的难题 。
【水美贵州开新局】黔西南州:做足“水文章” 助力美丽乡村蜕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经 , 冷洞村村民主要喝小水窖里的水 。
“没有水什么事都做不成 。”冷洞村村支书朱昌国深知 , 要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 必须要彻底解决冷洞村缺水问题 。
从2011年9月开始 , 朱昌国带领村党支部先后打了15口井 , 都没有找到水源 。直到2012年5月 , 在一个山崖上打了一口272米深井才见到水 。随后 , 以贵州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契机 , 接通主水管道 , 彻底解决了冷洞村用水难的问题 。
“现在水管直接接到家 , 吃水方便多了 。”程正香说 。
【水美贵州开新局】黔西南州:做足“水文章” 助力美丽乡村蜕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来水管直接接到了程正香家 。
有了水 , 产业发展就有了动力 。冷洞村围绕绿色生态发展目标 , 调整产业结构 , 开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 将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 , 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
大面积种植金银花 , 在石头上种铁皮石斛 , 发展土鸡、猪、牛养殖产业 。截至目前 , 全村种植金银花2214亩 , 年产值830万元;种植铁皮石斛1000多亩 , 年产值4000万元;全村养殖土鸡3万羽、养牛240头、猪800多头 。
2019年 , 冷洞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 。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不足600元增长到到2020年的17500元 , 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也达到11300元 。
冷洞村的“蜕变”在黔西南州并非个例 。
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纳灰河畔 , 入眼之处皆是绿树、流水 , 旱伞草、梭衣草、美人蕉、鸢尾、再力花……郁郁葱葱的植物交错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 就像一座花园 。很难想象 , 这里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 村民生活污水都汇集在这个地方 。
【水美贵州开新局】黔西南州:做足“水文章” 助力美丽乡村蜕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
近年来 , 依托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 , 万峰林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 商铺、客栈和游客的涌入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 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
“村民家中的泔水、厨余水、洗衣水都是直接就排到河里 , 给纳灰河造成不小的污染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三级调研员蔡国洪说 。
为推进水污染防治,做足惠民“水文章”,兴义市不断探索污水综合整治办法 , 万峰林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也在这一背景下启动 。
万峰林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纳灰河沿岸地带 。项目总投资1.5亿元 , 于2017年9月竣工投用 , 覆盖纳灰河沿岸的七个村寨 , 共建成农村污水生态处理设施57处 , 湿地22677平方米 , 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8公里 , 日处理污水量4515立方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