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贡米 “清朝贡米”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

五常大米因其香甜可口的风味,是中国大米品种中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舌尖上的中国2》曾盛赞五常大米为“中国好大米”。
然而,武昌大米的高峰期是在清朝慈禧统治时期。
传闻慈禧太后对美食的味道极其犀利,甚至声称吃不饱。
然而,他只称赞了武昌的大米,并不止一次地对他的亲信李说“没有这种大米你不能吃,你必须给种大米的府军一个好的奖励”。
传闻武昌稻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的渤海国,农民在武昌市竹沥川种植稻作。
但当时东北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女真人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即使武昌饭好吃,它的香味也飘不到江南。
五常大米正式载入史册,也是从清朝道光十五年开始,吉林守备将军傅俊组织少数朝鲜人在五常地区沙河的两甸子和王嘉杰耕种稻田、引水种稻。
种米产的米用石磨磨成米,封为贡米,每年进贡京城,专供皇室使用。
后来成为晚清皇帝的龚密,也许是哈尔滨最早的大米。

五常贡米 “清朝贡米”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咸丰四年,清政府还在当地设立了“敬仁、顺义、崇礼、敬智、敬诚”五个A社,以“三纲五常”五个常任理事国命名,即“仁、义、礼、智、信”,此后武昌城被称为五常。
之后,咸丰帝又派旗官带领五大常任理事国,设立官堡,成为皇家宫密的“专业生产基地”。
1909年,武昌正式成立政府,所以武昌大米一直享有“千年大米,百年贡米”的美誉。
民国战乱年代,武昌城区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80亩。当袁世凯被传为皇帝时,他还派人去武昌以皇室的名义求见龚密。

五常贡米 “清朝贡米”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然而,龚密和袁世凯只吃了83天,最终被迫宣布废除帝制。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记得过去吃过的龚密。
1949年以来,五常水稻已发展到150万亩,年产量达8亿公斤。
但是,要说起五常大米,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被誉为稻香之父、东北袁隆平的田永泰先生。
也许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说过稻花香,他艰苦生活的结晶。
2016年,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信息”榜单上,以“稻花香”为典型代表的“五常大米”以639.55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大米品牌榜首。
长期致力于黑龙江水稻推广的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说,没有他培育的田老和稻花香2号,五常水稻就不会有今天的全国知名度。

五常贡米 “清朝贡米”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田永泰先生1969年开始栽培水稻,1972年育成517,1993年育成优良品种938,2000年秋选种稻花香2号,一举成名。1999年,稻花香2号以“五油岛4号”的正式名称问世。
大米之所以香,是因为它香到连叶子和米花都香,这是五常大米的一个突破性关键节点,也是五常大米享誉世界的一个全新开始。
随着武昌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年产量的不断提高,武昌独特的水稻栽培技术也形成了独特的“武昌模式”,享誉海内外。
甚至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水稻专家都认为,武昌的水稻栽培技术可以在同纬度地区领先世界。
回顾五常大米的历史,自1996年以来,它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直到现在,2020年,五常大米再次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上拿下令人印象深刻的698.6亿元,连续四年作为标志性产品位居全国第一。
【五常贡米 “清朝贡米”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