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肺结节并不可怕 不以大小论“良恶”

【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肺结节并不可怕 不以大小论“良恶”】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肺结节并不可怕 不以大小论“良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于金明院士
昨天 , 第八届扬州肺癌高峰论坛、第十四届金陵肺癌论坛暨肺癌综合诊疗进展学习班在扬州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作专题讲座 , 他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出现了肺结节不必惊慌 , 科学分析、科学对待、科学治疗 。
出现肺结节并不可怕
有数据显示 , 目前肺癌的发生率死亡率最高 。在体检中 , 不少人看到“肺小结节”的字样就会吓一跳 ,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 现在我们的体检、筛查越来越多 , 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 。”于金明指出 , 这并不是偶然 , 这与科学水平高了 , 水、空气、土壤等污染有关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与国际上差不多 , 且呈现下降的趋势 。”
“预防肺小结节最好的方法就是防线前移 , 避免不良的因素 , 比如吸烟、污染源的接触 。”他说 , 通过科学筛查、精准筛查 , 发现小结节后怎么办呢?不要惊慌 , 科学地找多学科的医生一起会诊 , 如影像、手术医生 , 真正把良性、恶性的结节区分开来 。
“从临床医生的视角来说 , 小结节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问题比较突出 。”于金明提醒 , 不少人提到肺小结节就非常惊慌 , 其实没有必要 , 绝大多数是良性的 。被查出小结节以后要科学分析、科学诊断 , 知道哪些需要手术 , 哪里需要密切关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一年一次CT检查就足够了;有些需要密切观察的小结节 , 三个月一次或者不超过半年一次;有些高度怀疑是肺恶性结节的 , 就需要手术 。“所以并不是说看到结节都感觉是那么的可怕 , 科学分析、科学对待、科学治疗 , 勿要增加心理负担 。”
结节不以大小论“良恶”
“我的肺结节超过了1厘米 , 是不是需要手术?”经常有读者或网友问到这个问题 。那么 , 肺结节的大小与良性、恶性有关吗?
于金明指出 , 不能单纯以肺结节的大小论“良恶” , 还要根据其他解剖学等方面来科学分析 , 科学诊断 。一般来说 , 1厘米以下 , 良性的占绝大多数;1厘米到2厘米 , 患肺癌的几率非常高;2厘米以上 , 绝大多数恶性的可能性更多些 。“这是一个相对论 , 但不是绝对的 , 我建议大家不要以结节的大小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手术 , 还是需要再观察 , 科学诊断后再做决定 。”
肿瘤不可怕 , 可防可治
提起肿瘤 , 不少人就会色变 。于金明建议 , 肿瘤不可怕 , 我们应该做的是科学应对 。
于金明指出 , 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原来的传统治疗发展到今天的精准治疗 , 疗效总体水平已超过了50%以上 , 大家不必惊慌 。
“肿瘤不可怕 , 可防可治 , 关键是科学诊治、规范诊治 。”于金明介绍 , “我经常讲 , 肿瘤患者只有一次治疗机会 , 如果第一次诊疗、治疗规范的话 , 就能够治愈这个疾病 。如果第一次诊疗不规范、失败了、转移了 , 再采取打补丁式的治疗 , 这种成功率非常小了 。”
在放疗、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中 , 免疫疗法越来越受关注 , 它能包治百病吗?于金明指出 , 虽然免疫治疗对肿瘤非常重要 , 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 也不是必须的方法 , 有严格的指征 , 这就更加体现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