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提示:慎食“泥螺”,警惕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近期 , 我省发生多起因食用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发布食品安全提示 。
泥螺
【食品安全提示:慎食“泥螺”,警惕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 。外壳呈卵圆形 , 壳薄脆 。泥螺栖息于内湾潮间带泥沙或沙泥底 , 底栖硅藻丰富的海滩上 , 是杂食性的后鳃类动物 。能吞食泥沙 , 撕刮藻类 , 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小型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的卵及有机腐殖质等 。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软体动物之一 , 饮食习惯多以盐渍后生食 。
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可分为四类:氨基甲酸酯类毒素 , 包括石房蛤毒素(STX) , 新石房蛤毒素(NEO) , 膝沟藻毒素(GTX);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 , 包括C1、C2、C3、C4、GTX5(B1)和GTX6(B2);脱氨甲酰基类毒素和脱氧脱氨甲酰基类毒素 。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潜伏期很短 , 仅数分钟至20分钟 。开始为唇、牙龈和舌头周围刺痛 , 随后有规律地出现指尖和脚趾的麻木 , 随后麻木发展到手臂、腿部和颈部 , 病人可以做随意运动 , 但相当困难 。病人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 , 最后出现呼吸困难 。膈肌对此毒素特别敏感 , 重症者常在2~24小时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 病死率为5%~18% 。病程超过24小时者 , 则预后良好 。
贝类毒素不易被破坏科学预防是关键
贝类毒素不会使泥螺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 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 。煎炒、水煮、高温、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 。因此 , 主动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 , 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 。以下要点请记牢: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赤潮预警公告;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不自行捕捞海产品;食用要留心 , 有症状及时就医 。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不购买、不食用可能受贝类毒素污染的泥螺 , 警惕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在食用泥螺等海产品后 , 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 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 并主动向医生告知饮食史 。
来源:九派新闻
推荐阅读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通报(第一期)
- 男人为什么提示你要和他的妻子搞好关系?
- 谨慎收取国际邮件快递!广西疾控中心发布关于收取国际邮件快递健康提示
- 戴不戴口罩影响流调结果,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却常被忽视!过节最新提示
- 中小学生寒假如何保持健康?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 收到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时怎么办?北京疾控提示
- 叮咚!您的快递到了,怎样收取才安全?牢记这份健康提示
- 叮!中国疾控的寒假健康提示来了,家长请查收
- 寒假如何保持健康,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 专家提示家庭聚集性感染风险,如何做好出行及密闭空间室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