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红河谷:以产业为依托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位于江孜县郊区的红河谷农业科技示范园阳光棚 , 暖意盎然 , 林木葱葱 , 水声潺潺 , 各种农作物长势正好 , 让人丝毫看不出这里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 。
江孜红河谷:以产业为依托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里是上海援藏江孜小组投资建设的援藏产业项目 。红河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于2013年8月开始规划建设 , 利用9年时间 , 投入建设9833万元 , 建设核心区 202.59 亩 。
作为“农业科技示范园” , 红河谷园区始终坚持牢牢扭住高原农业先进产业这个牛鼻子 , 致力于为西藏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和示范效应 。如今 , 红河谷园区已成功引种培育各类花卉果蔬一百多种 , 形成高原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标准规范 , 引进植物工厂、悬架吊挂栽培、潮汐式栽培、鱼菜共生、高原特色植物组培研发中心、全周年立体草莓种植系统、农业物联网、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设备等一批农业高科技技术和设施装备 , 为西藏的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引领示范积累了重要经验 。
在如今的产业园 , 大棚鳞次栉比 , 种植的不再是江孜常见的青稞等粮食作物 , 而是玫瑰花、蔬菜等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产品 。单是玫瑰花一项 , 就可能制造数十万元效益 , 给在园区内工作的群众带来更多收益 。
高技术农业科技离不开背后的智力支撑——红河谷园区充分利用好上海对口支援的智力支撑 , 立足浦东新区的农业科技基础 , 使之与西藏的实践相结合 。作为“上海与西藏现代农业对接的桥梁和窗口” , 园区依托上海浦东农发集团、上海农科院等技术支撑 , 引进农业“五新”(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模式) , 将先进的农业科技与江孜当地农业资源相结合 , 成为西藏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高地 。
技术不但走进来 , 还在西藏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 枝繁叶茂 。2020年园区成立植物组培实验室 , 实验室旨在建设西藏地区“优质蔬菜、苗木组培生产基地” , 依托上海孙桥国家农业园区植物组培中心技术力量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脱毒草莓、土豆、高原玫瑰、江孜沙棘等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 。未来 , 更多诞生于高原、适合高原的农业生产技术将在这里诞生 。
江孜红河谷:以产业为依托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同时 , 文化因素也成为红河谷园区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财富——依托江孜丰富的红色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壮美的自然风光景象 , 江孜小组在红河谷园区的发展中充分运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理念 , 让文化和旅游联姻 , 让原生态的景观和现代化旅游模式牵手 。园区借助地域资源优势 , 将“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相结合 , 按照“互联网+农业+旅游”主题 , 在园区内建成了全市首个集科技示范推广、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信息交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场馆内农业基地 , 对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进行了改造升级 , 形成了拓展互动、采摘体验、科普观光、食宿配套旅游功能区 , 优化了精品花卉展示区、玫瑰游园、赛马场、儿童游园、林卡帐篷和房车露营基地等多个观光农业景点 , 带动了休闲旅游观光发展 , 形成了一产带动三产的立体发展格局 , 成为了经济增长新亮点 。
红河谷园区的职工尼玛次仁是江孜人 , 但是他之前一直在外打工 , 收入很不稳定 。“小时候也种过地 , 但是收入太低 , 长大后就不愿意做了 。”尼玛次仁说 。2019年底 , 尼玛次仁被招进了红河谷产业园 , 成了一名拿固定工资的农业工作者 。和德片不同 , 尼玛次仁虽然出身贫困户 , 但是他读过大学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开始 , 他曾远赴浦东参与培训 , 回来之后先后参与草莓培育和西红柿管护等多项农产品生产 , 这些都是他此前没有接触的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