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成趣 啰里啰嗦自成趣

啰嗦又自私
在中国古代诗风中,有一种颇有意思的“啰嗦诗”。如今,读它仍能捕捉到古代文人字里行间隐藏的机智与幽默。
“啰嗦诗”,又叫“重复诗”,是一种将同义词刻意堆砌、重复,营造出诗意环境,从而凸显出幽默意味的诗歌。众所周知,古诗词讲究炼意炼字,“唱一个字断几个梗”;然而,“啰嗦的诗”恰恰相反。它们被故意写得很长,但结果却很有趣。
【什么什么成趣 啰里啰嗦自成趣】《古今谭改》中记载了一则关于一首长诗的轶事。北宋时,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居山居是事》:“孤僧独归,闭关掩柴飞。半夜,杜甫谢豹子哭。”整首诗是关于诗人晚上在寺庙里的所见所闻。激烈的看了之后,没有错。这首诗流畅押韵。然而,详细的分析让人发笑。原诗废话连篇,语义重复:“一”、“孤”和“独”是同一个意思;“关门”、“关门”和“盖了柴飞”,写着同样的动作;“午夜”、“午夜”和“午夜”指的是同一个小时;“杜甫”、“谢豹”和“紫桂”指的是同一种鸟——杜鹃。这首诗共28个字,可以简洁地写为:“孤僧归闭门羹,布谷鸟小时啼”。然而,它不如阅读原诗有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诗的文字重叠往复,突出了全诗的主题,将深夜寺中孤僧的孤独感表达到了极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收到了“重复等于加深”的效果。
这首诗可爱又可乐,一扫诗歌的严谨氛围,流传甚广,以至于后来很多人“照样画葫芦”,其中有一人继承了这首诗的衣钵:“夜半归,关门盖柴飞。情人的妻子问:你是谁?”其实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归来,掩护柴飞;我老婆问:你是谁?”但是这样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比较干涩,缺乏啰嗦诗的轻松、愉悦和幽默。
古籍中还有一首长篇大论的诗《唱旧儒》:“秀才是学生,爱睡觉打呼噜。浅薄苍凉中无学术,龙钟盛年衰。”这首诗够啰嗦的了。原本“秀才爱睡,晚年荒芜”八个字就能说明问题,却用了28个字来刻画“老儒”的形象。“秀才”“秀才”“学生”含义相同;“睡得好”、“贪睡打鼾”和“爱睡觉”也是同一个意思;“浅薄”、“贫瘠”、“无学术”都意味着“老儒”没有学问;《龙钟》《荒村》《大四生活》都意味着“老儒”老了。然而,经过这番啰嗦,一个不学无术、不求上进、懒惰而又老态龙钟的“老儒生”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可以说“画人深刻,值三分”!
啰嗦的诗,虽然看似“叠在一起,全是废话”,但可以啰嗦到入诗入韵顺畅的程度。尤其是长篇大论的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的突出,是一般古诗所达不到的。比如这首啰嗦的诗:“墨县王声堂,中书君宣茅颖。关城侯钰关城子,杜威臧风毫发无损。”
这首诗讲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墨水君王升大堂,令中书喊来了毛颖,共同商量将管城侯贬为管城子,都尉们见状都吓得屏气吞声,再也不敢锋芒毕露了。可细细玩味之后,却让人忍俊不禁,原来诗中写的都是同一种物件:毛笔。“墨水郡王”“中书君”“毛颖”“管城侯”“管城子”“藏锋都尉”“毫”,均是毛笔的别称。经过诗作者这么一罗列、重叠,就成了一则引人发噱的坊间谈资啦!文/刘 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