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老舍的养花350( 二 )


过了一周 , 一位西装革履、白白胖胖的“洋绅士”上台做学术报告 , 说着说着 , 话锋 一转:“就我个人所知 ,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坏人都是些瘦 子 , 脖子细得像猴儿子一样……”这位胖子就是当时的山 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梁实秋 , 而老舍正是脖子很细的瘦子 。 老舍没有卷入这次争端 , 斥之为“无聊” 。
老舍如何写《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庆北碚安家后 , 许多朋友前去看望 , 向胡?青询问北平沦陷后的情景 。 胡一次又一次讲述了北平沦陷 后人民的苦难 , 这些真实的细节为老舍酝酿新作提供了详 细的背景材料 。
1944年元旦 , 老舍开始写以沦陷了的北京 为背景的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 。 他说:“必须把它写 成 , 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 。 ”
老舍的卧 室兼客厅兼书房 , 夏天三面受阳光照射 , 到夜半热气还不 肯散 , 老舍说:“墙上还可以烤面包 。 我睡不好 , 睡眠不 足 , 当然头昏 。 ”
头昏和常患疟疾 , 到年底才写完第一部30万字的《惶惑》 。 1945年老舍在《八方风雨》中写道:“三十四年 , 我的身体特别坏 。
这些病痛时常使我放下笔 。 本想用两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写完 , 可是到三十四年 底 , 只写了三分之二 。
这简直不是写东西 , 而是玩命!” “最伟大的字——饭”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 , 他曾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一 个字——‘饭’——给我时间与饭我能够写出较好的 。 ” 在抗战时的重庆尤甚 , 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 家养的一口小花猪 。
小猪病了 , 老舍建议吃药、发汗 , 又 专程探病 , 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 , 而是希望到了冬 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 。 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 不过每逢有朋友来 , 老舍就不惜典当衣服买点酒菜 。
有一次卖了一套旧西装买了饭 , 碰巧遇上一个卖猫头鹰的 , 就顺便把猫头鹰也买回来了 , 一时传为笑谈 。 在美国上一当 1946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 , 在美国呆了3年半 。
老舍初到纽约 , 有一天碰上一位亲切、殷勤的美 国老人主动和他攀谈 , 并邀老 。
2.老舍写的《养花》《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 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 , 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 , 又笑有泪 , 有花有果 ,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 , 层层递进 ,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全文共7个自然段 , 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
全文:
我爱花 , 所以也爱养花 。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 , 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 , 只要开花 , 我就高兴 。 在我的小院中 , 到夏天 , 满是花草 , 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 , 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
花虽多 , 但无奇花异草 。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 , 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 我不愿时时落泪 。 北京的气候 , 对养花来说 , 不算很好 。 冬天冷 , 春天多风 , 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 , 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 在这种气候里 , 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 ,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 因此 , 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
不过 , 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 , 我若置之不理 , 任其自生自灭 , 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 , 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 一来二去 , 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 , 就别放在太阳地里 , 有的喜干 , 就别多浇水 。 这是个乐趣 , 摸住门道 , 花草养活了 ,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 , 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 , 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 , 一定不是坏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