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桃花源记作者是谁,桃花源记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二 )



晋太元中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jiá)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 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便舍(shě)船 , 从口入 。 初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huò)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屋舍(shè)俨(yǎn)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qiān)陌(mò)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zhuó)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tiáo) , 并怡(yí)然自乐 。

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yāo)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 , 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wǎn) 。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停数日 , 辞去 。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
借山归旧隐 携琴入桃园(佟春凤作品)

既出 ,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及郡(jùn)下 , 诣(yì)太守 , 说如此 。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 , 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jì) , 高尚士也 , 闻之 , 欣然规往 。 未果 ,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 陶渊明
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 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
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 , 因迷路而不复得
第五段:写桃花源无法找到
2.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 , 没有压迫 , 人人安居乐业 , 彼此和睦相处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 , 资源丰富 , 风俗淳朴 , 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 , 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 , 愉快 , 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 , 里面所写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 约作于永初二年(421) , 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按时间先后顺序 , 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 ,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 , 没有剥削 , 自食其力 , 自给自足 , 和平恬静 , 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 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 , 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 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 , 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
《桃花源记》原文、作者、作者简介、代表作 陶渊明 陶潜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 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