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曹植是哪个朝代的,曹植是哪个宋代( 二 )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 , 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 , 即:“煮豆燃豆萁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 , 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 , 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 , 下笔成章” , 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 , 植援笔立成 , 而且斐然可观 , 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 因此 , 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

当然 , 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 , 因是急就而成 , 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 , 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 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

作者

曹植(192-233)字子建 。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 三国魏杰出诗人 。 曹操第三子 , 封陈思王 。 因富才学 , 早年曾被曹操宠爱 , 一度欲立为太子 , 后失宠 。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 , 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 。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 曹丕称帝后 , 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 , 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 曹丕死后 , 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 , 曹植曾几次上书 , 希望能够得到任用 , 但都未能如愿 , 最后忧郁 而死 , 年四十一岁 。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 , 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 这时期的文学 , 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 , 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 , 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 , 辞情慷慨 , 语言刚健 。 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 。 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 。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 , 以曹丕即帝位为界 , 分为 前后两期 。 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 , 诗的基调开朗、豪迈 。 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 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 , 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 。 其诗善用比兴手法 , 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 , 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 , 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 也善辞赋、散文 。 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 富于神话色彩 , 影响甚大 , 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 。 散文也有名篇 , 如《求自试表》等 。
曹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啊? 三国时期 。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 字子建 ,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 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 ,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 生前曾为陈王 , 去世后谥号“思” , 因此又称陈思王 。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 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 留有集三十卷 , 已佚 , 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 , 体被文质”的特色 , 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 , 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 , 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 , 词彩华茂 , 情兼雅怨 , 体被文质 , 粲溢今古 , 卓尔不群 。 ” ,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 , 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 , 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