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明人伦是谁提出的,朱熹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二 )



荀子的教育思想:
第一 ,
旬子认为教师的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 ,
只有儒者和君
子圣人来承担
;
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 。 因此 , 他特别强调教
师的地位与作用 。 第二 , 旬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 , 以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 第三 , 荀子
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
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的选
择与采用的决定作用 。
荀子的教育观不是无源之水 ,
其理论基础就是
《荀子》
中阐述的以
“性
恶论”
为基础的人性论学说”

《荀子

儒效》

从荀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 荀子所说的教
育就是以“善”去教导人 , 倡导人 , 使之向善 , 向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方面转化 。

对于教育的观点 ,
我有自己一下浅薄的看法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
教人如何更好地
发挥自己的价值 , 从而提高民族素质 , 促进社会发展 。 孔子被称为我国古代教育第一人 , 其
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的主流 ,
其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思
想发展的主流 ,
在我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
展 ,
完善了儒家教育思想 ,
使之成为完整的体系 ,
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
同时 , 许多观点对现代教育仍有启示作用 。
当然 ,
墨子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多的借鉴之
处 。 研究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在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意义 , 在教育的理
论和实践方面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虽然如此 ,
作为现代的教育 ,
已经与古代的教育有着天
壤之别 , 所以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摒弃 , 吸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做到古为今用 , 古今结
合 ,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迈上新的台阶 。

望采纳
明人伦属于哪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明人伦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
孟子是孔子儒家思想衣钵继承者 , 发展了孔子“德政”思想 , 提出“仁政”思想 。 “保民”、“养民”和“教民”是孟子提出的施行仁政的具体纲领 。
教民” , 即对人民施行教化 , 让人民普遍懂得封建伦理道德(礼仪) 。 孟子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教育 。 他认为:从个人角度来讲 , 教育是保证人有别于禽兽的重要手段 , 否则“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 则近于禽兽;从社会角度来说 , 教育是保证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举措 , 是统治者必须去做的事情 , 他指出:“善政 , 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

孟子强调通过办学校 , 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 他认为 , 道德教化的目的 , 是帮助人们“明人伦” , 明人伦就是要搞清楚“父子有亲 , 君臣有义 , 夫妇有别 , 长幼有序 , 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的真实含义 , 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 只有通过“明人伦”的阶段 , 才能将“人”与“禽兽”区别开来 , 使人高于禽兽之上 , 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和谐安定了 。 “教民”比“养民”还要重要 , 只有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 , 才能实现仁政 。

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朝 , 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哲学化思辨化 。 但是 , 伦理纲常成为天理 。 “明人伦 ”这一观点更是宋明理学重要的支撑 。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 他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 , 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 , 然后推己及人 , 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 , 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