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如何与父母沟通,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三 )


父母爱你,自然会尊重你 。 若父母不爱你,只是想把你当成工具的时候,你和他们沟通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他们已经把你认定成了他们想象的样子 。
在这种时候,你只能坚持自己 。
关于如何和父母沟通就讲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要想和父母有效的沟通 。

  • 首先,不要强调对错或说服对方;
  • 其次,要学会非暴力沟通;
  • 再次,沟通的姿态和沟通的场景也很重要;
  • 最后,要尊重父母的想法,如果实在无法沟通,可以暂时搁置,让时间来证明 。

  • 如何与父母沟通? 父母是需要调教的 。 这句话说出来或许显得有些大逆不道,但这的确是达到最佳沟通效果的路 。
    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父亲25岁,母亲才20岁 。 他们很年轻,除了一腔发自血缘的爱之外,完全没有为人父母的经验,当然,也没有为人夫或者为人妻的经验 。 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婚后的一地鸡毛之中,爆发了多次战争 。 我对五岁之前的记忆比较模糊,隐约记得两个场景:一个是我入学之前,父亲手把手教我写字和简单的算数,写的好了,他便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什么重担;还有一个场景是父亲和母亲吵架,母亲赤脚站在新买的沙发上,将手中的碗高高举起然后摔到地上,父亲坐在门口骂骂咧咧 。 这之后,便是长达六年的分离 。
    我从五岁到十一岁的这段时间,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 。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实际上如果认真分析的话,这对我来说反而是好事 。 我外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虽不算读过万卷书,但也行过万里路,极有才能,又生性淡泊 。 外婆则是那一代典型的贤妻,温柔和顺,最擅长用各种或丰或简的美味佳肴将饭桌摆满 。 虽有错位,但我外公外婆的确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长”角色 。
    正因为如此,我和父母的矛盾,是从十一岁开始的 。
    初中时期我和父母相处的第一个阶段:毫无任何沟通 。 一个被老人带着在农村半散养长大的孩子,在十一岁那年突然被父母带回家开始管教 。 也许是半散养的成长氛围,亦或是时常和老人讨论历史时政的原因,总之我成了一个早熟的孩子 。 面对突然出现的父母,我并没有天然的亲近和亲昵 。 仔细回想当时的表现,大致是恭顺、疏离、警惕的 。 父亲对此非常满意,我的好成绩和顺从的态度满足了他内心对后代的期望,于是他主动许下很多自己不会兑现的承诺 。 而母亲则更加敏感一些,她意识到了这种疏离,试图做一些什么拉近与我的距离 。 但她似乎并不太擅长这件事,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和强势在逐渐消磨我对他们的恭顺 。 我因为好奇而去早恋,因为觉得有趣而宣誓保护某个被排挤的女孩子,并为此带头煽动全班男生去和别的班打群架,因为想维护自己班的人而找去校长办公室对着校长面不改色的撒谎并且成功让参与群架的孩子逃过惩罚……这一切,我的父母毫不知情 。 在他们眼里,初中的我是一个不喜欢与人交往但成绩很好的乖孩子,仅此而已 。 这个阶段的主题是“面具”,我和父母是没有任何实质沟通的 。
    高中时期以及大学的前两年,我和父母的沟通进去了另外一个阶段:各执己见的争吵 。 若说小学时期的好成绩是为了外公奖励的零食、玩具和好故事的话,初中的好成绩就是一种继成的习惯,而高中则是用来和父母讨价还价的底气 。 前文也有说到,我的父母并不是很成熟的父母,我也不是擅长和他们沟通的孩子 。 疏离恭顺的面具在父亲持续的主动承诺然后毁诺以及母亲强烈的控制欲下瓦解,我对父母缺乏情感基础的一面终于暴露 。 每次父亲习惯性的做出承诺时,我会嗤之以鼻;母亲给我灌输她的价值观时,我会嘲笑她价值观的落后和迂腐 。 我尽可能保持冷静,但很可惜经常失败,和他们的交流过程总是硝烟弥漫 。 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矛盾和自大啊!我看不到父亲的毁诺背后,是他想要拉近父女关系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不知所措;看不到母亲的强势和控制欲,是她固有价值观和对女儿的爱的混合产物 。 我的经济来源,是他们唯一能让我低头的手段;我的学习成绩,是我质疑和责怪他们的底气 。 他们不知道我和他们争吵只是想要沟通,不知道我高考前的漫不经心是伪装,不知道我报考远离家乡的大学不是赌气而是理性考虑后的结果 。 因此,这个阶段的我在父母眼中,是阴晴不定、聪明但不努力、爱钻牛角尖的孩子,也许在争吵中说过一些好像有些道理的话,但那都是小孩子的气话,做不得准的 。 这个阶段,主题是“战争”,沟通效率和初中阶段一样,几乎为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