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如何防止蜱虫叮咬,孩子吃什么能防止蜱虫( 四 )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 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 , 可叮人、吸血 。 蜱吸饱血后 , 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 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 , 因蜱种不同而异 。 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 , 冬天基本不活动 。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 一般均较轻微 。 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 , 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 , 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 , 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 , 但是 , 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 , 有可能感染发病 。

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 , 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 , 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 如避蚊胺 , 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 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 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 , 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 , 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 , 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 , 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 , 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 不要生拉硬拽 , 以免拽伤皮肤 , 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 取出后 , 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 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 , 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 ,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 甚至挤破 , 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 , 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 , 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 , 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 , 应当及早就医 , 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 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 , 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

——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 , 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 , 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 。 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 , 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 , 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 , 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
怎么预防被“草爬子”(蜱虫)叮咬? 三是药物预防: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罗浮山百草油 , 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
四是生物防治:用生物农药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 。
五是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 , 要穿五紧服 , 长袜长靴 , 戴防护帽 。 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 , 离开时应相互检查 , 勿将蜱带出疫区 。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 , 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 , 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 。 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 , 或在蜱虫旁点蚊香 , 把蜱虫“麻醉” , 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 , 使其窒息松口 。 如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 , 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 病情严重时应及时组织抢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