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怎么读( 二 )


四年后 , 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
公元前633年 , 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 , 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 , 驻扎在城濮 。 楚军见晋军后退 , 以为对方害怕了 , 马上追击 。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 , 集中兵力 , 大破楚军 , 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
成语大全: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 , 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 。 重耳说 , 如果将来晋楚交兵 , “退避三舍” 。 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 , 晋文公遵守诺言 , 把军队撤九十里 。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 楚王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 重耳是晋国时期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 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 , 由于他文治武功卓越 , 因此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 。
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 , 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 , 比喻退让和回避 , 避免冲突 。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
扩展资料:退避三舍的内容概括:
春秋时期 , 晋国内乱 , 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 楚专成王收留属并款待他 , 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 , 两军在城濮相遇 , 重耳退避三舍 , 诱敌深入而大胜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重耳‘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后退九十里 。 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 ”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ě” 。
[辨形] 避;不能写作“蔽” 。
[近义] 委曲求全
[反义] 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用法] 用作贬义;形容个人或集团变坏 。 一般作谓语、定语 。
[结构] 补充式 。

退避三舍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内容来自用户:啊哈哈y1
退避三舍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 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 。 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 , 避免冲突 。
解释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典故


公元前637年 , 晋国的流亡公子重耳到了楚国 , 楚成王盛情的设宴接待他 , 宴席之上 , 楚成王多喝了几杯酒 , 就笑着问重耳:“将来您回到晋国 , 当上国君 , 打算怎么报答寡人啊?”重耳闻言一愣 , 急忙回复:“各种珍宝 , 您都不缺 , 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 。 ”楚成王一板脸:“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想了想 , 只好回答说:“只有这样了 , 万一将来晋楚两国闹矛盾 , 在战场上相遇 , 我就命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退避三舍 , 三十里为一舍) , 以避免与楚国开展 , 报答您的恩情 。 如果楚军还不肯放过我们 , 那我就只有和您较量一番了!”
重耳这番话 , 句句真心 , 因为两军交战 , 主动退却是很伤士气的 。 但说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旁人却未必都认可重耳的坦诚 , 甚至误认为重耳锋芒毕露 , 言辞无礼 。
楚成王听了这话 , 没什么表示 , 旁边的令尹成得臣(子玉)可不干了 , 转头就对楚成王说:“您这么隆重地接待公子重耳 , 他却出言不逊 , 其罪当诛!”楚成王摇摇头:“是寡人要求报答 , 先说错了话 , 怪不得重耳 。 况且 , 他在外流浪多年 , 还有那么多贤臣肯于跟随 , 这种人的得上天保佑 , 是杀不得的 。 ”成得臣还没消气 , 气鼓鼓地说:“那就把重耳的谋臣狐偃扣留起来 , 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 ”楚成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