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子贡是谁,颜回杀妻的故事( 四 )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 , 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 。 《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 言语:宰我、子贡 。 政事:冉有、季路 。 文学:子游、子夏 。 ”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 , 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 。 据《左传》等史书可知 , 在孔子那个时代 , 外交礼宾人员的语言训练主要取之于《诗》 , 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尚 。 孔子也曾说:“不学《诗》 , 无以言”⒄ , 《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 。 《诗》就是后来成为“六经”之一的《诗经》 。 在《诗》的学习中 , 孔子不仅要求学子们搞通弄懂《诗》的本来意义 , 而且要求他们能对《诗》“活学活用” , 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意 , 而这 , 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 。 在孔子的门徒中 , 子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 《论语·学而》曾记载孔子、子贡师徒二人对答 , 子贡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形 。 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 , “断章取义”恰到好处 , 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 , 而且说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 , 认为他对该诗的理解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 。 在《论语》中给予弟子“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样高度评价的还有另一位 , 那就是子夏 , 而子夏是“文学”上的优异者 , 这说明子贡不仅在“言语”上极为优异 , 即使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于子游、子夏之徒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 , 孔子常黜其辩” , 看来师徒二人经常争辩一些问题 。 使子贡在“言语”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 。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 , 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 , 引祸水于他人 , 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 , 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 。 《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 , 使势相破 , 十年之中 , 五国各有变” , 具体而言就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 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 , 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 。 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 , 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 。 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 《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 , 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 , 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 。 从孔子列举的三个优点看 , 我们觉得子贡的优点——“达” , 似乎更是从政者不可或缺的 。 所谓“达”就是通达事理 , 试想一个从政的人如果能够“通达事理” , 他就会高屋建瓴 , 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 , 而不会为繁琐的细枝末节所迷障 , 这样的人肯定会把政事处理得有条不紊 。 而子路的“果”(果断)、冉求的“艺”(多才多艺) , 都不过是从政必需之一端 , 他们同子贡的“达”相比应该说是低了一个档次 。 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 , 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 , 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 。 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 , 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 , 获得圆满成功 。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 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 。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 , 屡空 。 赐不受命 , 而货殖焉 , 臆则屡中” , 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 , 但却穷得丁当响 , 连吃饭都成问题 , 而子贡不安本分 , 去囤积投机 , 猜测行情 , 且每每猜对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 , 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 , 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⒅ 。 “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⒆ ,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 , 贱买贵卖从中获利 , 以成巨富 。 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 ,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 , 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