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许怎么写,隶书书法( 三 )



三、弟子或后人所上的尊称 。 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 , 北宋吕本中和南宋吕祖谦先后称东莱先生 , 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 , 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 。 还有在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 , 如隋代王通的文中、晋代陶潜的靖节等 。

四、谥号 , 即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 。 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明徐光启称徐文定、清纪昀称纪文达等 。

五、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 。 如大戴、小戴分指汉代学者戴德、戴圣叔侄(他们编纂的《礼记》也分别称为《大戴礼》、《小戴礼》) , 晋代作家阮籍、阮咸叔侄也分别称为大阮和小阮(“大阮”和“小阮”因而成了“叔”、“侄”的同义词) , 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 , 也被称为大、小谢 。 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 , 小杜专指杜牧 。 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

六、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 。 如“伊吕”指商伊尹、周吕尚;“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 , “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 。 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 , 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

七、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 。 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之类的题目 , 都是以行第称人的 。 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 。 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 , 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 。 宋代也还有此风习 , 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

以上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姓名字号之类 , 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的组成部分 。 我们今天直接以姓名作为古人的代号就行了 , 已不再需要这些东西 。 但是 , 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被广泛使用过 , 又是我们不能完全回避得了的 。 如《正气歌》的作者文天详、字履善 , 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义) , 历代还常称他“文文山”(自号)、“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等 , 他的著作也分别题名为《文山集》、《文丞相集》、《文信国公集》、《文信公题杜诗》等 。 又如《四库全书》中以“王”为首字题名的著作有五十多种 , 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字号或其他代称题名的 , 如《王子安集》(唐王勃的字)、《王天游集》(明王达的号)、《王阳明集》(明王守仁的尊号)、《王文成公全书》(明王守仁的谥号)、《王荆公诗注》(宋王安石的封号)、《王右丞集》(唐王维的官职)等 。 还有很多姓王的人的文集 , 题目上根本无姓名 , 如《临川集》(宋王安石原籍临川)、《凤洲笔记》、《弇州山人题跋》(明王世贞 , 号凤洲 , 又号弇州山人)、《渔阳文录》(清王世祯 , 号渔洋山人)、《船山全集》(清王夫之 , 尊称船山先生)等 。 如果我们对古人姓名字号的知识毫无所知 , 根本无从识别 。 所以 , 为了阅读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风格 , 还是需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的 。

①世界古代史学者称这种氏族标志(也是氏族崇拜对象)为“图腾” 。

②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 , 推翻建文帝 , 自己当了皇帝(即明成祖) , 当时号“靖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