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怎么形成的,地球在慢慢靠近太阳吗( 二 )


图解:太阳内部辐射带与对流带的对比图

当光子从一个粒子转移到另一个粒子时, 它们会失去能量, 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我们不希望只有伽马射线从太阳中射出 。 一旦这些光子到达太空, 它们只需8分钟就能到达地球 。
大多数恒星都有辐射层, 但它们的大小取决于恒星的大小, 小恒星有更小的辐射层, 而对流层将占据恒星内部更大的部分 。 最小的恒星可能根本没有辐射层, 对流层一直延伸到核心 。 最大的恒星也许会有相反的情况, 辐射区会一直延伸到表面 。
对流层:在辐射区外是另一层, 称为对流层, 在那里太阳内部的热量由热气柱携带 。 大多数恒星都有对流层, 以太阳为例, 它从太阳半径的70%左右开始, 到达外表面(光球层) 。
恒星内部深处的气体被加热, 然后上升, 就像熔岩灯中的蜡球, 当气体到达表面时, 它会失去一部分热量, 冷却下来, 然后下沉到中心去吸收更多的热量,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是炉子上的一壶开水 。
太阳表面看起来是颗粒状的, 这些颗粒是将热量带到表面的热气柱, 它们的直径可以超过1000公里, 通常在消散前能持续8到20分钟 。 天文学家认为, 低质量恒星, 如红矮星, 有一个对流层一直延伸到核心, 与太阳不同, 它们根本没有辐射层 。
光球层: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层叫做光球层, 在光球层之下, 太阳对可见光变得不透明, 天文学家不得不使用其他方法来探测它的内部 。 光球的温度大约是6000开尔文, 发出我们看到的黄白色光 。
在光球层之上是太阳的大气层, 也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冕, 它在日全食时是可见的 。
图解:图中显示了太阳各层的模型以及每一层的大致里程范围(图片来源:NASA)

图表:
下面是一个关于太阳的表, 最初是NASA为了教育目的而开发的 。
可见光, 红外线和紫外线——我们看到的来自太阳的光是可见光, 但是如果你闭上眼睛只去感受温暖, 那就是红外线, 或者红外辐射, 能够让你晒伤的光是紫外线(UV)辐射 。 太阳同时产生所有这些波长 。
光球6000 K ——光球是太阳的表面, 在这个区域, 来自内部的光最终到达太空, 这里的温度是6000 K, 也就是5700摄氏度 。
图解:太阳的有效温度或黑体温度(5777K)是一个相同大小的黑体, 在产生完全辐射的功率时所对应的温度 。

射电辐射——除了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太阳也会发出射电辐射, 这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探测到 。 这些辐射的上升和下降取决于太阳表面太阳黑子的数量 。
冕洞——日冕较冷、较暗、等离子体密度较低的太阳区域 。
2100000度——太阳辐射层的温度 。
对流层/湍动对流——这是太阳核心热量通过对流传递的区域, 热的等离子体柱以柱的形式上升到表面, 释放它们的热量, 然后回落到表面再次升温 。
冕环——这是太阳大气中的等离子体环, 它遵循磁通量线, 它们看起来像大拱门, 从太阳表面一直延伸数十万公里 。
图解:日全食, 于短暂的全食阶段可以用肉眼看见太阳的日冕 。

核心——太阳的核心, 那里的温度和压力高到足以发生核聚变反应, 所有来自太阳的能量都起源于核心 。
14500000 K——太阳核心的温度 。
辐射层——太阳的能量只能通过辐射传递的区域, 一个光子需要20万年才能从核心穿过辐射层, 到达表面并进入太空 。
中微子——中微子几乎是没有质量的粒子, 作为聚变反应的一部分从太阳中喷发出来 。 每秒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微子穿过你的身体, 但它们不会相互作用, 所以你感觉不到它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