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分怎么算,等级赋分计算器( 二 )


二、经过计算确定的棋手等级分 , 由国家体委列表于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各公布一次 。 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公布次数 。
三、外国棋手参考等级分:
2600分:小林光一、赵治勋、武宫正树、林海峰、藤泽秀行、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曹薰铉、徐奉洙、李昌镐、刘昌赫 。
2560分:日本、韩国现有九段;小松英树 。
2520分:日本、韩国现有八段;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真路杯、亚洲杯、中日擂台赛、中韩对抗赛、中韩新锐对抗赛等赛事出场的五段以上的棋手 。
外国棋手的参考等级分仅供国内使用 , 与国内棋手的等级分同时公布 。
四、须计算等级分的比赛 , 统称为等级分赛 , 目前包括:
(一) 全国团体赛、全国个人赛、段位赛;
(二) 富士通杯世界赛、东洋证券杯世界赛、应氏杯世界赛、真露杯世界赛、NEC杯擂台赛、乐百氏杯中韩对抗赛、亚洲杯电视快棋赛、女子世界赛等国际比赛;
(三) 霸王赛、名人赛、天元赛、大国手赛、棋王赛、十强赛、NEC围棋赛等传统比赛;
(四) 经国家体委批准的其他国际、国内比赛 。
五、围棋等级分的计算方法(略) 。

-- 作者: 刀把五
-- 发布时间: 2004/4/8 02:13pm

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实行也有一些年了 , 作为衡量中国职业棋手水平和竞技状态高低得一个标准 , 围棋等级分却不能真实反映出棋手的差别 。 作为一个关心中国围棋兴衰成败的爱好者 , 本人针对围棋等级分制度提出一些看法及意见 。
1.国围棋等级分制度的弊端
(1)中国围棋等级分计算方式有缺陷:中国围棋等级分计算是以胜局为计算基准的 。 中国棋院有一个计算公式 , 按对局双方等级分多少 , 每胜一局就套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 胜者获得分数多些 , 负者得分少乃至减分 , 这本无可厚非 , 但问题就出在以胜局为计算基准上 , 同样胜一盘棋 , 其中却有天上地下之别 , 举一个例子 , 甲在五番胜负决赛以3:2战胜乙 , 虽然只胜一局 , 但这一胜局却带来巨大的差别 , (如日本围棋前辈藤泽秀行在棋圣战上表现出色 , 被誉为一年只赢四盘棋的好汉) , 但在中国围棋等级分计算时 , 3:2获胜也只是赢了一盘棋而已 , 根本显不出什么重要意义 。 再举个例子 , 去年底马晓春九段在名人卫冕战中1比3负于了周鹤洋九段 , 如果按照赢一盘得10分 , 输一盘失10分的计算方法 , 那卫冕冠军马晓春净亏20分 , 早知如此 , 当初不拿冠军好了 。
(2)体现不出不同对局的不同重要性:大家都知道7年前 , 世界棋坛的两大赛事——三星杯和应氏杯决赛 , 当年进入决赛的依田纪基和刘昌赫8盘棋 , 80万美元的故事至今让大家津津乐道 。 但如果当年依田纪基和刘昌赫只是在三星杯和应氏杯的第一二轮相遇 , 那我们到现在还会提起吗?又比如常昊千辛万苦打入丰田杯决赛 , 期间他连过李世石、刘昌赫、王铭琬等众多一流高手 , 只是在决赛中败给李昌镐 , 。 在如此高等级的世界大赛中赢上两三盘 , 还杀至决赛 , 其份量恐怕国内比赛连赢20盘都未必能与之一比 , 然而 , 按中国等级分计算方法 , 这一点却根本体现不出 , 常昊在等级分上的胜局数只不过两三盘而已 。 可见 , 任何比赛在不同赛段其重要性和受人关注程度是大大不同的 。 但在中国围棋等级分的计算中 , 最终决胜局和比赛初赛就没有区别了 , 根本体现不出不同比赛对局的不同重要性 。 或许有人会说什么“没有初赛就没有决赛”“一个敬业的棋手对任何比赛都应态度一致”等等自欺欺人的话 。 但我可以问任何一个棋手(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 , 你在比赛的预赛、半决赛和决赛获胜或失利后 , 你们的心情会一样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