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发热怎么回事,后背非常热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二 )


(2)小儿常用量:一日按体重1.5~2.5mg/kg , 分3~4次 。 待有效后减至最低量 。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多 。
①胃肠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症状 , 出现溃疡、胃出血及胃穿孔;
②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等 , 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
③肾:出现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 , 在老年人多见;
④各型皮疹 , 最严重的为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⑤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 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
⑥过敏反应 , 哮喘 , 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
【禁忌症】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者 , 癫痫 , 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 , 肝肾功能不全者 , 对本品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 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 , 应用本品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 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
(2)本品解热作用强 , 通常1次服6.2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 , 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 , 补充足量液体 。
(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 可使出血时间延长 , 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 , 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 。
(4)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本品能导致水钠潴留 , 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
②因本品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 , 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 , 此外 , 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 ,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慎用 。
(6)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
①血象及肝、肾功能;
②个案报道提及本品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 , 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 。
(6)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 本品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 。
(7)本品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展 , 故必须同时应用能使疾病过程改善的药物 。 由于本品的毒副反应较大 , 治疗关节炎一般已不作首选用药 , 仅在其他非甾体药无效时才考虑应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 , 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孕妇禁用 。
(2)本品可自乳汁排出 , 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
【儿童用药】
14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宜应用此药 , 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 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易发生肾脏毒性 , 应慎用 。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合用可增加肾脏毒性 , 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增高 。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用时并不能加强疗效 , 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则明显增多 ,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加强 , 可增加出血倾向 。
(3) 饮酒或与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 , 可增加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危险 。
(4) 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时 , 本品可使洋地黄的血浓度升高(因抑制从肾脏的清除)而增加毒性 , 因而需调整洋地黄剂量 。
(6)与肝素、口服抗凝药及溶栓药合用时 , 因本品与之竞争性结合蛋白 , 使抗凝作用加强 。 同时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因此有增加出血的潜在危险 。
(6)本品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 , 可加强降糖效应、须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