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哪些人,元代著名人物( 四 )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 , 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 , 享有盛誉 。 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 , 主要活动在南方 , 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 , 声振闺阁” 。 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 , 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 , 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 , 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 其中 , 《倩女离魂》最著名 , 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 除杂剧外 , 郑光祖写散曲 , 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除了杂剧外 , 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 , 留至今日的 , 有小令六首 , 套数二曲 。 这些散曲的内容 , 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 , 即景抒怀 , 对故乡的思念 , 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 。 无论写景抒情 , 都是清新流畅 , 婉转妩媚 , 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 , 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 , 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 。 郑光祖也是这样 , 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 , 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 , 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

元朝有哪些名人? 1、关汉卿(1234年前 -1300年左右) , ”汉卿“是字 , 号已斋(一斋、已斋叟) ,  汉族 , 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  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 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 元杂剧奠基人 , “元曲四大家”之首 ,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 , 今知有67部 , 现存18部 , 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 , 无定论 ,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 , 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 被誉为“曲圣” 。
关剧语言的本色风格表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 , 曲白酷肖人物声口 , 符合人物身份;作者不务新巧 , 不事雕琢藻绘 , 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 , 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 , 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 , 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 。 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 , 搬弄典故、爱掉书袋 。 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 , 曲白相生 , 自然熨贴 , 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
关汉卿的散曲 , 内容丰富多彩 , 格调清新刚劲 ,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 , 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 , 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风格豪放 , 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 , 生动自然 , 很能表现曲的本色;喜用白描手法 , 善于写景 , 所用比喻 , 形象生动 。
2、王和卿 ,  散曲家 。 大名(今属河北省)人 , 生卒年字号不详 。 《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 , 但各本称呼不同 , 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 , 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