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二 )


竹竿舞 , 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 , 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 , 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 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 , 但灵魂不死 , 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 , 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 。 ”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 , 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
竹竿舞起源于哪个民族?早在宋代 , 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 , 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 , 写下了“蛮舞与黎歌 , 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 可见 , 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 , 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 [2]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 。 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 。 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 , 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 舞时 , 两边各蹲4个人 , 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 , 按节奏张合敲打 , 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 , 两脚不断上跳下踏 , 做出各种美妙动作 , 舞蹈颇为热烈 , 引人入胜 。 现在 , 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 竹竿舞促进民族交流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 , 黎语意为“跳柴” , 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 , 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 , 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 据传 , 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 。 黎家经过辛勤耕作 , 换得新谷归仓时 , 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 , 身穿节日盛装 , 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 , 宰杀家养禽畜 , 祭祀祖宗和神灵 。 酒酣饭饱后 , 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 , 点燃篝火 , 跳起竹竿舞 。 竹声叮咚 , 庆祝稻谷丰登 , 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 “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 , 直至元宵 , 几乎夜夜篝火通明 , 欢跳不息 , 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 。 如今 , 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 , 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 , 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 。 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 , 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 。 过去 , “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 , 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 。 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 , 寻找“搭档” , 架设“鹊桥” , 建立情谊 。
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好多民族都有这种舞蹈

早在宋代 , 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 , 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 , 写下了“蛮舞与黎歌 , 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 可见 , 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 , 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 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 , 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

京族人民感情丰富 , 性格豪放 , 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 。 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

此外还有:
瑶族竹竿舞
壮族竹竿舞
佤族竹竿舞
苗族竹竿舞
畲族竹竿舞
跳竹竿舞的是哪些少数民族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 , 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 , 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 舞时 , 两边各蹲4个人 , 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 , 按节奏张合敲打 , 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 , 两脚不断上跳下踏 , 做出各种美妙动作 , 舞蹈颇为热烈 , 引人入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