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在部分地区, 又叫雪松枝枯病 。 由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Sacc.)引起 。 主要造成雪松树干部和枝条上泡状突起、下陷斑或溃疡斑, 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栽培措施有一定关系, 采取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雪松主干, 在侧枝上也有发生 。 最初发生顶梢干枯, 后迅速由上向下发展, 最后整株死亡 。 病斑不明显, 与健康树皮不易区别, 但剥开发病部位可见皮层发黑 。 同时, 树体大量流脂, 后期树皮开裂, 受害部位出现大量纵裂纹 。 病菌侵染后, 在雪松的树干部和有嫩表皮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瘤状小泡, 破裂后流出灰绿色的松脂, 呈小滴状滴落下来;或在树干部、枝条上出现表皮下陷, 下陷斑多以小枝基部、叶痕或皮孔及伤口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大小不等, 病斑可连成一片发展成大的凹陷斑, 有时病斑处整个皮层干缩凹陷, 导致凹陷斑上方的侧枝生长停滞, 直至枯死 。 在下陷斑形成初期, 有时可见到有墨绿色的分生孢子器形成, 枯死的树皮上常有横裂纹, 上密生黑色子实体(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
发病规律在河南和山东, 3月下旬开始发病, 4月下旬-5月上旬为孢子的盛发期 。 病菌以病残体中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枝干部的病斑内或病斑上越冬 。 栽培措施和立地条件与雪松溃疡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 栽植于地势低洼、水位高、管理粗放、根部土壤板结、贫瘠、空气烟尘大等不利于雪松生长, 导致树势衰弱的环境中, 都易导致雪松溃疡病的发生 。
疫病由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掘氏疫霉菌(P.drechsleri.)和寄生病霉菌(P.parasitica)引起 。 前两种致病力最强, 寄生疫霉菌次之 。
危害症状主要症状为根腐、溃疡(干腐)、瘁倒和立枯, 造成植株直立枯死 。 从刚出土的幼苗到多年生的大树均可受害, 染病植株轻者生长衰退, 重者植株枯死 。
(1)根腐为雪松疫病的主要受害症状 。 多为新生根感病, 病根初为浅褐色, 后为深褐色, 皮层内组织水渍状坏死, 病株不萌发新梢, 长势衰退, 针叶失绿, 易脱落 。
(2)瘁倒和立枯幼苗根茎病斑浅褐色, 逐步向上扩展, 延及针叶, 叶变暗绿萎蔫, 茎组织坏死软化, 病苗倒伏 。 苗龄稍大, 根茎部木质化, 地上部失水干缩, 植株直立枯死 。 扦插苗生根前多从剪口处感染, 沿内皮层蔓延, 疏导组织被破坏, 失水枯萎 。
发生规律此病在高坡地和平地均有发生 。 土壤板结、透性差、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 。
灰霉病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sp.)引起, 造成嫩梢发生溃疡、枯梢及小枝枝枯, 严重影响雪松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 病害症状此病从幼苗到成株大树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 严重时可以扩展到两年生以上的小枝上, 一般不危害主干 。 发病症状有溃疡型、嫩梢枯梢型和小枝枝枯型3种类型 。
(1)溃疡型发生于嫩梢上 。 首先在嫩梢基部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褐色小斑, 而后病斑扩大, 中间凹陷, 在凹陷部位初期可见水渍状腐烂, 同时颜色也加深至深褐色后病斑停止扩展, 病健处产生愈伤组织, 原来腐烂的表皮干裂, 有的脱落, 露出木质部 。 阴雨天或雨后在不脱落的表皮上可长出灰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这种类型常出现在病害的高峰期 。
(2)嫩梢枯梢型发生于嫩梢上 。 起初的症状同溃疡型, 但病斑出现水渍状腐烂以后, 不形成愈伤组织, 而继续扩展至嫩梢周长的2/3以上, 迅速引起嫩梢由病斑处向下弯曲、萎蔫、枯死, 遇上阴雨天气, 在枯梢上同样可长出灰色霉状物 。 这种症状类型出现在病害的初发期至高峰期 。 这种类型病斑发展很快, 从出现症状到嫩梢枯死只需4-5天 。
推荐阅读
- 【防治】花木煤污病的防治
- 【方法】君子兰病虫防害治疗方法
- 【方法】防治柳蓝叶甲的方法
- 【树】桃子树的修剪方法
- 崩坏3:米哈游上纲上线,小更新中替换掉了文案
- 【花】菊花变黄了怎么回事
- 【花】菊花春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 【花】彼岸花盆栽会开花吗
- 【花】蔷薇花是怎么开放的
- 【花瓶】用花瓶如何水养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