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败酱

【岩败酱】岩败酱介绍

【别名】
鹿肠、鹿首、鹿酱、败酱草、野苦菜
【汉语拼音】
yanbaijiang
【成份】
全草和根含挥发油 。
同属植物Patriniaintermedia的根含皂甙约13% , 水解产生齐墩果酸、葡萄糖、木糖 , 另含生物碱约0.4% 。种子也含生物碱 。
【加工采集】
夏、秋采收 , 晒干 。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岩败酱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无抗菌作用[1]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 活血 , 排脓 。治肠炎 , 痢疾 , 阑尾炎 , 肝炎 。
【性味】
苦 , 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2~5钱 。
【植物形态】
岩败酱
多年生草本 , 高30~60厘米 。根茎粗壮 , 有浓烈的臭酱气味 。茎直立 , 带紫色 , 下部常稍弯曲.根生叶丛生 , 具明显的叶柄;茎生叶对生 , 具矩柄或无柄 , 羽状深裂至全裂 , 裂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 全缘或再成齿牙状缺刻 , 无毛 。复伞房花序 , 顶生;花小形 , 黄色 。果实小 , 只翅状苞 。
生于干燥山坡 。山沟、丘陵等处 。分布内蒙古、西北等地 。
【药用部位】
为败酱科植物岩敢酱的全草 。
【来自何书】
《内蒙古中草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