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茶馆

【品茗茶馆】悠华夏古国 , 上下五千年 , 茶的芬芳浸润神州四五千年 。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 则肯定离不开一朵历经风雨沧桑的奇葩----茶文化 。有多少文人雅士 , 就有多少有关茶的故事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此刻 , 曾经盛极一时的茶文化 , 如何服务现代化 , 走向新世纪 , 也必然成为包括与茶文化有关的诸多人士的关注 。弘扬茶文化 , 肯定离不开茶馆(楼) 。在茶文化的诸多载体中 , 茶馆无疑承担着其它载体所不能承担的重任或历史使命 。目前笔者走马观花一览南昌市主要茶馆(楼) , 听雨轩、接龙、名人、圣淘沙、桃源、自在轩、红运坊等茶楼 , 感受着现代茶楼的重新崛起 , 其间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前卫、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汇 , 不由得让人感慨、思考 。一、茶楼之印象 装饰的高档化 , 无疑是现代茶楼的一大特点 。一道茶楼门 , 里外严然两个世界 。茶客们在这里手捧清香 , 或打牌下棋 , 或闲聊自娱 , 悠然自得 , 朗朗笑语不时入耳 , 茶楼少了几分静温 , 多了几分热闹 。大多数的茶楼 , 为了突出自然、古朴的氛围 , 选择了保持原色的藤椅木桌 , 地板也采用原色木板 , 熟悉了钢筋水泥丛林的现代人 , 感到新鲜 , 让人亲近 。像桃源茶楼 , 内部装饰 , 一点一滴 , 浓浓释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 圣淘沙茶楼则反映了现代人追求多种消闲方式 , 它的中西合壁可算是另一种风格 。茶楼里的服务人员 , 一色是民族服饰 , 举手投足间处处抒发出东方文化气韵 , 从上营业厅里墙壁、柱子上装滚的中国画和书法作品 , 让人在品茶之余浸润传统文化的洗礼 。然而 , 现代茶楼已与我的想象中的茶楼相去甚运 。有的茶楼背景音乐播的是都市味十足的流行歌曲 。有的茶楼里同时开放着酒吧 , 而且是西式酒吧 。茶楼里除了卖茶 , 同时出售各色饮果酒 。在红运坊茶楼 , 有一处别出心裁的包座 , 内部设计成一间书房 , 宽大书桌置有文房四宝 , 茶客如雅兴逸发 , 可研墨吟诗作画 , 好不惬意 。大多数的茶楼 , 都没有包厢 , 内部卡拉OK一应俱全 , 在茶客涌动的自在轩 , 其包厢宽敞舒适 , 让拥挤惯了的都市人一下子放松了 , 包厢内不但没有投影设备 , 而且配置了电脑 , 正准备上互联网 。凡此种种风格各具的茶楼 , 正说明了传统茶楼在现代的发展 , 它适合了现代人追求多元休闲文化的需要 , 也无不打上了这个信息日益膨胀时代的烙印 。二、茶楼兴盛之因 茶楼兴盛在这承前启后的世纪之交 ,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 更有其现实的原因 。众所周知 , 茶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大体系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 , 品茶已成为众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部分学者为茶文化研究做出不懈努力且成果颇丰 , 更有一部分致力于弘扬复兴茶文化的执著者 , 他们是中国茶文化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 大多数人正处于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消费的过渡阶段 ,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了进人茶楼的经济实力 。咖啡虽已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 但要达到日日饮咖啡恐怕不容易实现 , 传统的饮茶习俗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在中国愈加走向世界的今天 , 如何保持自我 , 维护传统文化的阵地 , 也成为一部分人的内心追求 , 而茶文化正提供了这种便捷的方式 。茶楼兴起还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休闲生活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 , 生活节奏加快 , 伴随着人口激增 , 现代人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 , 也倍感到生活的压力 , 因此 , 当他的来到环境优雅的茶楼 , 或自斟自饮 , 自得其乐 , 或邀上亲朋好友 , 清茶陪伴 , 互致问候 , 交流情感、互通信息 , 真乃一大乐事也!此外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关注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愈来愈重视的一件大事 , 这可从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长盛不衰可见一斑 。而传统的中国茶已经科研证明 , 具有多种防病治病的功效 , 来到茶楼 , 既可修身养性 , 又可强身健体 , 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微观茶楼 其实 , 茶楼经营一时兴起 , 并不表明茶文化的真正繁荣 , 至少在南昌市目前的茶楼经营上 , 初现盲目跟风的端倪 。茶文化的兴盛 , 毫无疑问离不开茶楼经营的依托 , 而目前的茶楼也肯定不能负载更多的文化重任和使命 ,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目前的茶界存在诸多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 , 理论研究未能和经营运作很好合作 。如果把搞茶文化研究称作专业的话 , 目前的现状可算是搞专业的不精于经营 , 而从事经营者又不请专业 。茶文化推广传承任重而道远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茶文化 , 而具体说来 , 则很少(除了专业研究人员外)有人能讲出一二 , 这反映理论研究强于宣传推广 。作为茶文化重新兴起的希望所在 , 茶楼并未走向平民、深入百姓 。在茶楼高消费的阶段 , 让很多希望领略 其风采有国人望而却步 , 离开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 , 茶文化成为某些特定阶层的独享品 , 这大概是我们茶文化先祖们所不愿看到的 。四、寄语茶文化 有一思考一直蔡绕笔者心头 , 中国茶文化虽曾辉煌一时 , 却未能在现代社会为更多人所认识了解 , 并自觉接纳推广之 , 是不是其自身无所不包、纷繁复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身的发展?人类正迈向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 各国文化加速交融 ,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茶文化也不例外 , 然而 , 挑战向来与机遇并存 , 中国的现代化 , 为茶文化的勃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复兴荣文化 , 需要有创世界名牌的不懈追求 , 美国快餐业尚且能出现风扉全球的“麦当劳” , 具有几千年文化内涵的中国茶文化理应为世人所认识、接受 。规范茶艺技巧 , 理顺几大流派也是必要的 , 不然你一套我一套 , 各成自家 , 只会消解几代茶文化传播者的艰辛努力 , 茶界理应走规范之路 。要兴盛茶文化 , 还得靠科学 , 走“科技兴茶”之路 。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时尚的需要 。据报载 , 日本在综合开发条方面 , 已远远走在我国前面 , 应引起我国东界深思 。此外 , 茶文化离不开一大批潜心专业研究人才 , 同样不能少了一支高素质的现代茶艺队伍 , 在某些方面 , 他们承担着更加现实的推广传播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 , 茶文化也应走市场兴荣之路 , 以茶楼为依托 , 茶业主动出击 , 创造出真正具有实力的中国茶名牌、以此带动整个茶界相关产业的发展 , 振兴民族经济 , 茶文化必然能寻找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茶文化是古老的 , 它又是年轻的 , 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 。茶文化是物质的 , 它又是精神的 , 它传承着文明、礼仪和美感 。茶文化是内在的 , 它又是外在的 , 它融汇了为人、做事和处世 。也许有一天 , 大家见面时互致一声问候 , “去茶楼了吗?”那就是茶文化真正复兴的那一天 。让“莹影夜攒疑烧起 , 茶烟朝出似云归”不再是尘封的历史 。茶文化这株老树定能焕发勃勃生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