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竹木茶器的演变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 。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 。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 。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 。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 。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 。
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 。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
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不曾见过的 。
从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中,可以寻找出以竹木制茶器具而一一看来:
筥:用以采茶之茶笼,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 。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 。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 。
【小探竹木茶器的演变】夹:用以夹茶饼灸茶,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 。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 。恐非林谷间莫之致 。现代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制作,不易损坏 。
碾和拂未:碾用以碾茶;拂末用来清掸茶末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 。内圆而外方 。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 。内容堕而外无余木 。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 。长九寸,阔一寸七分 。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 。轴中方而执圆 。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
罗和合:罗用以罗筛茶;合用以合贮茶 。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 。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 。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 。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
竹筴: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 。长一尺,银裹两头 。
札:札即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
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 。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 。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
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 。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往往喜欢赏玩紫砂壶的古典光泽,喜欢玲珑茶杯的小巧精致,喜欢空气里弥漫的淡淡茶香,往往最显眼的竹排反而最容易被人忽略,似乎给人一种“大象无形”的错觉,但竹排依然稳稳地在那里,用它的质朴烘托着茶壶与茶杯的典雅,用它的平稳与虚怀承载着人们的悠悠茶思 。
实际上,许多茶用竹制品,都可以其他材料制作的来替代,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创意、摆设和收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