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防风图片,中药防风的用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防风的主治与用法,防风的食用方法与选方 。
本文目录

  • 1 防风图片
  • 2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 3 防风主治
  • 4 防风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防风禁忌
  • 6 防风食用方法
  • 7 防风选方
  • 8 防风怎么吃
  • 9 防风古籍摘要
  • 10 防风药用部位
  • 11 防风选购保存
  • 12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关于防风的论述
  • 13 防风的配伍应用
防风图片fangfeng
解表?解热?祛风?渗湿止泻?通经?镇静?止痛止泻?止血
别名:山芹菜、白毛草、回云、回草、白韭、白种、铜芸、百枝、百种、屏风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 。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
适用体质:痰湿体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
用法用量:5~10g 。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解热、镇静、止痛、止汗、通便、止血、通经、袪风解表、渗湿止泻 。
 
疏风解表: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防风通治一切风邪,生发而能散,故治疗头晕眩、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痛 。用于外感风寒、风寒温疟、头痛、咽喉肿痛、眼睛红肿;胃虚阴虚导致的盗汗、舌干口苦、小便不利、咳嗽气喘等症 。
 
通经通络,止痉挛:用于四肢肿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关节肿痛等症 。
 
止痛、止痒:治疗一身疼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用于脚气(中医指脚弱病,初先从脚起,后即胫肿,非现在所指之脚气)、手足痉挛、骨头酸痛、风疹瘙痒、腹泻腹痛等症 。
 
除湿敛汗:防风气味倶轻,所以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眼流冷泪,风能胜湿,除全身湿疮 。如果跟实表补气的药如人参、党参等配伍,可以敛汗,升举阳气 。用于风湿痹痛、盗汗、自汗等 。
 
1.发散风寒(风寒、风热表证)?用治风寒表证,如头痛、身痛等症,常配伍荆芥、羌活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亦可用治风热表证 。因其发散功用温和,亦可用治肌表不固、汗出者,常配以黄芪、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 。其性微温,味辛、甘缓不峻不燥,故前人有“风药中之润剂”之说 。
2.胜湿止痛(风湿痹痛)?用治风湿寒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等,常配伍羌活、姜黄等药同用,如蠲痹汤 。本品善祛全身风寒湿邪,但作用却较为平和
3.止痒(皮肤瘙痒)?用治风邪闭郁肌表而致的皮肤瘙痒症,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若瘙痒属血虚风燥者,则常与当归、生地黄等养血润燥药同用 。主要取其祛风之功用 。
4.祛风止痉(破伤风)?用治破伤风及内风所致项背强急、口噤、手足痉挛、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常配伍天南星、白附子同用,如玉真散 。本品祛风功用颇佳 。
此外,本品炒炭又能止泻,用治腹痛、泄泻等症,可配以陈皮、白芍等药,如痛泻要方 。
5、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明显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消炎等功效 。
6、抗炎,抗过敏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煎剂、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抗炎及抗惊厥作用 。还具有抗过敏的功效 。
7、美容
防风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有美容的效果,因此也是美容产品和药物中的常用成分 。
防风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等症 。
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尚多用于风疹瘙痒、风寒湿痹疼痛、破伤风与惊风、泄泻,以及药物中毒解救,对慢性砷中毒有一定效果 。感冒、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可辨证用之 。
防风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防风图片,中药防风的用法】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β-谷甾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香豆素类、聚乙炔类及有机酸等 。现代药理研究 ,防风具有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并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
1.防风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
2.防风有解热和镇痛作用 。
3.防风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
4.防风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
5.防风对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 。
6.防风有抗凝血作用 。
防风禁忌血虚痉挛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
阴虚火旺者慎服 。
防风食用方法日常用量:4.5~9g,用水煎服 。
1、盗汗
用防风5g,川芎2g,人参2g,共研为末 。每服2,临睡时服用 。可防止盗汗 。
2、便秘
用防风、枳壳(麸炒)各5g,甘草2g,共研为末 。每服2,饭前服,开水送下 。可治疗和预防老人便秘 。
3、防感冒
防风6,甘草3 。开水冲泡 。代茶饮 。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
4、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陈皮、防风各6g,山药120g,大米50g,炒白芍12g,红糖适量 。将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炒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再加大米煮粥,调入红糖服食 。
5、固表益气
防风、焦白术各15g,黄芪30g,乌鸡1只,盐适量 。乌鸡处理干净,将上述3味中药用纱布袋装好,装入鸡肚内,入锅加水及盐适量,炖至鸡烂熟即可 。
防风选方1、治风热拂郁、筋膝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9g,石膏、黄芩、桔梗各50g,滑石150克,甘草100g,荆芥、白术、栀子各0.5g 。水煎,去渣,温服 。
2、治破伤风及跌打损伤:天南星、防风各等分 。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 。如破伤风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5g;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6g,童尿送服 。
3、手术后肠胀气
防风50g,木香15g 。加水煎成60ml,1次或多次服完 。共治疗42例患者,均获痊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 。
4、治过敏性鼻炎:乌梅10g,防风5g,甘草1g 。每日1剂,开水泡1小时后代茶饮 。
5、泻肝补脾、止痛止泻:陈皮、防风各6g,山药120g,大米50g,炒白芍12g,红糖适量 。将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炒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再加大米煮粥,调入红糖服食 。
6、固表益气:防风、焦白术各15,黄芪30,乌鸡1只,盐适量 。乌鸡处理干净,将上述3味中药用纱布袋装好,装入鸡肚内,入锅加水及盐适量,炖至鸡烂熟即可 。
防风怎么吃祛风解表,温胃化油——防风粥
防风10克,生姜5克,葱白2根,粳米100克 。先将防风、生姜、葱白洗净,共入沙锅煎半小时左右,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稀薄粥食,温热服用 。
 
祛风,渗湿,止痛——防风二仁饮
防风9克,桃仁6克,薏米20克,白糖20克 。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薏米去杂质,洗净 。把薏米、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克,大火烧沸,改小火煎煮50分钟即成 。代茶饮用 。本品特别适宜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 。
 
袪风湿,止痛——防风祛湿粥
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
 
祛风,散寒,燥湿一一防风甘草绿茶饮
防风40克,甘草60克,绿茶4克 。三味中药加水1000毫升,煮沸3~5分钟后,加入绿茶4克即可饮用,每日1剂,分5次温饮 。对结肠过敏腹泻有效 。
 
祛风去湿,通经宜痹——薏米防风茶
薏米30克,防风10克 。将以上2味中药入水同煎,去渣,取汁 。代茶饮用,或每天一两次,连饮1周 。适用于风湿侵及经络而引起的肢节沉重作痛,甚至微肿发热 。
 
散寒燥湿一一防风藿香粥
防风12克,藿香6克,白蔻3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 。将防风、藿香、白蔻、葱白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另将粳米加水煮至近熟,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
 
宣通阳气,发汗解热——防风葱白粥
防风15克,葱白3段,粳米100克 。将防风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和适量清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葱白即可,趁热服食 。喝完粥之后要卧床休息,并注意盖好被子以使汗能发透 。
防风古籍摘要《神农本草经》:味甘温 。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 。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肋痛、肋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
《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藏,头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虚,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温 。升也,阳也,无毒 。杀乌头大毒,恶藜蔹芫姜 。藜芦、白、芫花、干姜 。系太阳本经之药,又通行脾胃二经 。职居卒伍卑贱之流,听命即行,随引竟至 。尽治一身之痛,而为风药中之润剂也 。治风通用,散湿亦宜 。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疾 。收滞气面颊,尤泻肺实有余;驱眩晕头颅,更开目盲无见,故云除上焦风邪要药 。倘或误服,反泻人上焦元气,为害岂浅浅哉!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温 。升也,阳也 。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 。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 。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冷泪 。风能胜湿,故亦去湿,除遍体湿疮 。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胸风下血崩漏 。然此风药中之润剂,亦能走散上焦元气 。误服久服,反能伤人 。
《神农本草经读》:风伤阳位,则头痛而眩;风伤皮毛,则为恶风之风邪;风气害空窍,则目盲无所见 。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跷捷也 。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 。然温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木风,其用独神 。此理证之《易》象,于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病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 。李东垣境曰“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
防风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
防风选购保存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 。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防风地道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关于防风的论述防风也是一个常用的祛风解表的药,它能够治疗多种与风邪有关的病证,这个名称就是根据功效而来的,它能够防止风邪,能够治疗很多与风邪有关的疾病 。防风它是一种伞形科的草本植物,用的是根,药材比较好的主要产在东北地区,所以有的时候又叫关防风,山海关以外的,北防风、关防风 。防风也是一个微温的药,温性不强,所以也回避了它的散寒,把它称为祛风解表 。防风称为发散风寒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也容易记忆,这都是允许的,它也是可以用于风寒表证,这是它的共性 。在共性当中防风有什么个性呢?治疗表证的个性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也是由它的微温所决定的,前人有的说它“药性微温”,有的说它“甘缓不峻”,它因为有一定的甘味,说“甘缓不峻”,没有麻黄这些药那么峻烈,它在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同时,有时候也可以少量的用于风热表证,但是这一点和荆芥有本质的区别,荆芥是对于风热风寒可以完全不分,同样广泛使用;防风它的本质是一个发散风寒的药,是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是辛温的,只是说它温性不是很强,虽然能够用于风热表证,但相当次要,不是它的应用的主要方面,有主次之分,防风作为一个发散风寒药的一个特征,微温,风热也可以使用,这个用语和荆芥完全不同 。第二个个性特征,就是与它的止痛联系起来,它是有明显止痛作用的解表药,风寒表证由于寒性收引,寒主痛,风寒表证一般的头身疼痛都比较明显,虽然一般的发散风寒的药,发散风寒以后,有利于头身疼痛的缓解,但毕竟那些药没有直接地止痛作用,止痛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临床的要求 。防风除了发散风寒以外,有直接的止痛作用,这个止痛作用是直接的,它不是因为发散了风寒而间接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它风寒以外的一些疼痛证,防风还可以用,它是兼有止痛作用的解表药 。对于风寒表证头身疼痛比较明显的,它有一定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和另外的一些兼有止痛的它又没有优势,都很一般 。防风的这两个特征一般,适当的知道就行了,这个是在解表方面 。
第二个功效,我们书上叫做祛风湿,在很多书上叫做祛风胜湿,或者胜湿和止痛联系起来叫做胜湿止痛,胜利的胜,认为它是一个胜湿的药 。这两种表述方法互有利弊,都可以 。首先,胜湿就说战胜了湿邪,(这是)从字面上来讲,实际上这个源于中医药学当中的取类比象,来源于生活当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前人在生活当中见到了这么一个客观事实,有风的地方那个湿的东西有水分的东西比没有风的地方要干得快 。比如说我们房间是流通的,有风,房间地板上的一些湿的,有水湿就容易干;如果房间是密闭的,不通风,里面的水湿就不容易干 。前人没有什么蒸发这样的一些术语来表述,就叫做风能胜湿,好象是风把湿气带走了,这是一个自然现象,风能胜湿 。把这个现象运用到《中药学》当中,凡是中药能够祛风的药,它又有除湿的作用,这种药的除湿的作用,一般习惯上就把它叫做胜湿,来源于风能胜湿的意思 。为什么那些书上又不说祛风胜湿呢?因为在第一个功效里面已经有祛风了,再加上一个祛风就显得文字重复了,所以就胜湿止痛,把这两个功效联系在一起 。这样子的表述给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就带来了一个困难,又要去背胜湿,对胜湿又要理解,学习的负担就要重一些 。但是这样子表述的优点,就是胜湿实际上它除了祛风湿以外,其他的因为湿浊内盛引起的病证它还可以用,它也有一点治疗作用 。比如说防风它治疗脾虚湿浊内盛的那种泄泻,比如说古方象李东垣特别喜欢用升阳除湿汤,利用防风来祛风这种升发之性,升发脾胃的清气,利用它的胜湿作用来减轻脾胃的湿浊,所以在一些升阳止泻的方当中用防风来升阳止泻,但防风不是止泻药,它是通过它的祛风胜湿,它在这方面就是它的含义比较广 。但是防风它的胜湿主要是表现在祛风湿方面,祛风湿是它胜湿的最基本的功效,这样子如果写成祛风湿,就突出了重点,和后面的祛风湿药便于对比,这样子同学们学习起来记忆要方便一些、要好理解一些,所以说互有利弊 。在现行的《中药学》里边,防风有把它写成祛风湿的,有写胜湿止痛的,取舍自便,同学们觉得胜湿止痛有好处,愿意那样记你就那样记,如果觉得祛风湿也可以,你就这样子记,祛风湿的应用主要就是风湿痹证 。今后我们学的祛风湿药当中,几乎很多方都能够见到防风,是祛风湿药当中非常常用的,它不但能够祛除风湿,还对风湿痹证有止痛的效果 。不管风湿痹证发生在全身的哪一个部位?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药 。
另外,防风止痉 。止痉实际上就是息风止痉,就是对肢体的抽搐和肌肉的痉挛的一种治疗作用,息风止痉的重点实际上是在制止肢体的抽搐,肢体的抽搐、肌肉的痉挛主要就是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可以有很多原因引起,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热盛生风 。防风本身是一个温性的药,对于热证一般不宜使用,加上它的止痉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习惯上避免使用息风止痉,把息风两个字,实际上止痉本身就是平息内风,不管回避不回避,它包含了息风的意思在里面,有时就是回避,一般热证不宜使用,但是有的书上还加上祛风止痉,实际上应该理成它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 。临床上的见到了肢体痉挛抽搐的,既有外风又有内风的就是破伤风,它又适合于用偏温的药物 。破伤风是先有伤口,中医就认为风毒经伤口进入人体,引发了肝风内动,是一个外风引发的内风 。从现代的医学来说,就是破伤风杆菌从伤口侵犯了人体,最后而引起的一个很严重的一个疾病 。新生儿由于接生而引起的,现在叫新生儿破伤风,中医学里面比如说它一般得一个礼拜左右,有的叫七日风,七风这一类的,它也是属于破伤风之类的,只不过发生于婴儿当中 。防风一般在中药的复方当中,其他的肝风内动没有用,主要是用到破伤风这种情况 。其实破伤风本身是很严重,一旦发生了很难治的,所以靠防风这样的药是不是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实际上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有一点效果,不好听的话,“死马当成活马医”,也是能够允许的 。但是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这样子要求就太低了,首先有伤口马上就去注射破伤风疫苗,不允许出现,最好是不要出现(发病),所以现在在临床上这样的功效基本上,它的适用价值并不大了,但是我们作为保留它的这个功效的完整,也有这个(功效),我们这样子也是说明一下 。防风为什么有一个甘味呢?甘能缓,止痉就是肝风处于一个挛急状态,有甘能缓急的意思,当然这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把它纳入五味的理论,甘能缓急,实际上防风本身就有那么一点甘味,因为前人很强调它甘缓不峻,所以在历来的中药里面,都把甘味保留下来,现在我们把它和止痉联系在一起,这样子有利于帮助大家记忆 。
这是关于防风,防风在用法和使用注意上都没有特殊性,没有特殊性 。虽然它甘缓不峻,仍然是偏于温燥的,前面那些药的使用注意同样适合于防风 。
防风的配伍应用配秦艽,治热痹、风寒湿痹 。
配苍术,治风湿痹痛及脾虚感受风寒引起的水泻 。
配天南星,治外邪引起的风痰壅滞经络之头痛、身疼、麻木 。
配防己,治风湿热痹,全身关节疼痛者 。
配全蝎,治破伤风 。
配黄芪,治自汗,如玉屏风散 。
配荆芥,治出血症 。
配甘草,治砒石中毒 。
配白术,治肝郁侮脾而致的腹痛阵作,肠鸣腹泻等,亦对脾虚卫弱,易感冒者有预防作用 。
配菊花,治风热袭表之微微恶风,热势较轻,头痛目痒等症 。
配羌活,治痛偏于脑后的太阳头痛 。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及风湿痹痛等症 。
配白芷,治风寒邪气犯及阳明之偏正头痛,遇风胀痛更剧之证;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鼻塞等症 。
配荆芥、羌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
配黄芪、白术,治表虚自汗 。
配荆芥、薄荷,治痒疹,皮肤瘙痒等症 。亦可煎汤,闭目,沃之,治火眼赤烂 。
配细辛、草乌,焙干研细末,撒于鞋袜内,防治脚泡 。
配荆芥、苏叶,治感冒风寒之表证 。
配白术、白芍,治肝郁侮脾而致的腹泻、腹痛 。
配羌活、当归,治风寒湿痹及皮肤病 。
配柏子仁、天南星,研细末,猪胆汁调,敷囟门,治解颅,肾虚髓热者 。
配白芷、川芎,治偏头痛 。
更多关于防风的文章如下:
  •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防风的药理作用,防风的用法用量
  • 2016年08月10日
  •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