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的历史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原产于中国 。我国人民发现茶和利用茶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大约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就有了对茶的认识 。《神农本草》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是古代先民的代表,[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由狩猎时代演变到养殖和耕种的时代,就已经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了 。茶有文字记载,已有3000年 。茶字最早见于周公旦《尔雅》"槚、苦茶" 。正如本文开头所讲的:槚和茶都是古代茶的名称 。晋代《华阳国志》上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这就表明早在公元前1066年的时代,茶叶便作为贡品,由贵族享受了 。公元前59年王褒写的《僮约》记载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样两名话 。第一句的意思是:要把所有的茶具都洗得十分清洁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要求家僮要到武阳(现今在四川省彭山县)去买茶 。王褒,当时是蜀郡资中人,官至谏议大夫 。他在未做官时曾寓居成都寡妇杨惠家 。杨氏亡夫有一家僮名叫便了,王褒经常要他酤酒做事,引起便了的不满,又疑王褒与杨氏有暧昧关系,就跑到主人墓前发牢骚、讲怪话 。王褒得知大怒,与杨氏商议出钱1.5万贯买便了为已奴 。《僮约》就是买便了时所写的契约 。这个契约的封建内容,我们可以不加评论,但是《僮约》所记载的关于茶事的两段话却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一是反映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士大夫家里饮茶之考究;二是反映了汉代四川的社会经济生活情况,那个时代四川彭县已经出现了茶叶市场 。这可以说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秦代以前,中国各地的文字还不统一 。茶的名称也存在同物异名 。直到公元765年 。唐代上元初年,陆羽(733-804)著作的《茶经》问世,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书中将茶字减去一横,成为"茶"(CHA) 。据《茶经》注释:"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
元文字音义 。从木当作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字" 。至此,茶字统一读音,统一书写,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分三部分组成:上部为艹,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一 茶的历史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在中国和日本国也有人将茶字,分解为艹,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艹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义人长喝茶可以活到108岁,健康长寿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 。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

    推荐阅读